KB体育官方网站雨水节气养生:健运脾胃以防湿滞调达肝木以助升发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的2月18日前后。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此时春风吹遍,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对于农耕来说,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刻,是充满着希望的日子。
在广东地区,雨水节气同样预示着“回南天”的渐进。这个阶段,天气变化频繁,时而潮湿阴冷,时而温暖干燥;气温起伏不定,乍寒乍暖,非常考验人体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同时,随着春回大地,春风送暖KB体育官方网站,不少致病微生物也更容易快速繁殖,随风播散。因此,呼吸道、胃肠道的传染病也往往更容易流行、传播。
要重视“春捂”,特别是高血压、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切忌气温稍稍升高就急于脱下冬装,以防气温的上下起伏导致血压波动、病情反复。
而对于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群,也应该适当保暖,预防因感受风寒而导致感冒、头痛、呼吸道感染等。
春季冷暖交替、鲜花盛开的时节,是特禀质也就是患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异性皮炎等过敏体质人群的多事之秋,容易出现复发、病情发作和加重。调护要点在于:一方面,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另一方面,通过检测尽可能查清过敏源,针对性防护,减少接触过敏源,必要时可接受脱敏治疗。
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每天早晚以温水洗鼻、毛巾热敷面部特别是鼻翼两旁的迎香穴;每天按摩鼻翼及鼻根部等有助于减少鼻炎发作和缓解鼻炎症状。
特异性皮炎或容易出现皮肤过敏的患者,雨水节气要注意保持衣物的干爽、透气,尽量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出现皮疹和皮肤瘙痒时,可以用温热的艾叶水清洗局部,有助于减轻症状。
春季为阳气生发、肝气旺盛的时节,中医理论肝木克脾土,肝气过旺容易损伤脾胃。同时,雨水节气,降雨量增加,特别是“回南”之时,天气潮湿,水湿、寒湿之邪也容易导致脾胃的损伤。因此,雨水节气的调养要点在于“健运脾胃以防湿滞,调达肝木以助升发”。
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日常饮食中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甘味食物的摄入量,以健运脾胃。如红枣、豆芽、豆苗、芡实、山药、胡萝卜、茼蒿、芹菜、南瓜、木耳、丝瓜、柚子、甘蔗、蜂蜜等。
同时可适当选用一些具有辛香气味的蔬菜、调料作为酌料,一方面通过与食材合理搭配增加食品的美味,另一方面通过辛香之味发挥醒脾助运化,疏畅助升发以及辛散表邪的功效,如韭菜、葱、芫荽(香菜)、小茴香、春砂仁、草果、陈皮等。
对于肝气不舒,平素容易生气、发火或常感郁闷的人,则可以选用玫瑰花、合欢花、茉莉花等泡水当茶饮以芳香理气,舒缓肝郁。
对于平素脾虚湿重的人,则应以清淡、温和、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避免进食生冷、肥腻和过甜的食物。同时应适当选用一些能够健脾和胃,温中化湿的食材、调料和药食同源的食材进行膳食调养。如猴头菇、莲子、淮山、五指毛桃、生姜、小茴香、草果、桂皮、陈皮等。
饮食还宜食热粥逐寒湿。《千金月令》曰:“是月宜食粥,有三方:一曰地黄粥KB体育官方网站,以补虚。……二曰防风汤,以去四肢游风。……三曰紫苏粥,取紫苏炒至微黄香,煎取汁做粥。”地黄粥、防风粥、紫苏粥等,最宜雨水时节食用。
此外,应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适当吃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忌吃羊肉、狗肉等食物。
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但是雨水节气运动养生应注意避寒防湿。特别是老年人晨练不宜过早,应该在气温较暖的白天,选择避风、干爽的地方进行。在潮湿、多雨的“回南天”应该注意避开湿滑地带,防止跌倒。
运动形式最好选用较温和的散步、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动作柔和的健身操为主。运动量以微汗出为宜,以利于气血从体内向皮肤及四肢运行,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
尤其要重视的是散步。《老老恒言》认为散步的好处是“此养神之道也,散步所以养神”、“步之筋,步则筋舒而肢体健”、“饭后食物停胃,必须行数百步,散其气以输于食,步则磨胃而易腐化”。
即散步可以养神、舒筋、消食。尤其是对于那些年老体弱、脾胃功能虚弱的人来说,散步显得更为重要。
顺应春季万物生发向上的趋势,尽可能保持情绪舒畅,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及时释放压力,疏导不良情绪,并可辅以经络拍打、经络操等方式以疏通经络、调畅气机。
雨水节气多寒湿,巧用中脘穴健运脾胃。脘,是古代胃囊的别称。以前古人认为胃是在肚脐上、胸腔下的,而这个穴位刚好处于胃的中间,所以名为“中脘”。
中脘穴是胃经的募穴,也是“六腑之会”,所以中医认为,中脘穴能够健运脾胃、通调六腑,帮助脾胃清利水湿、顺气降浊。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觉得自己舌苔厚腻、吃东西觉得不香、大便粘腻不畅、口气有异味,或者是吃下去的东西不容易消化时,就是因为湿困脾胃、运化不利。而按摩中脘穴,可以帮助脾胃消化,提高胃肠的吸收功能,对小儿厌食的改善也有帮助。
雨水节气,大自然之中的阳气正在从土地里往上冒,在空气中和寒气交汇,人就会感觉生活环境要比冬天时潮湿了一些,身体也自然容易受到寒湿之气的侵袭。这个时候,利用好我们身体上的中脘穴,就可以健运脾胃,从而抵抗寒湿之气的侵袭。
取穴法:中脘穴在我们腹部正中线寸,也就是人体胸骨与剑突的结合部位与肚脐连线的中点。
按摩法:如果您有湿困脾胃的表现,或者是想要抵抗寒湿之气,可以选用指揉或掌揉法按揉中脘穴。用食指和中指并拢伸,点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按揉(指腹不离开皮肤),或者是用手掌根部按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按揉。每次按揉10-15分钟,力度以舒适为度。
艾灸法:而对于平时不耐生冷食物、容易腹泻和腹部皮肤冰凉的胃寒人群,可以选择用艾条熏灸中脘穴,可以起到温中和胃的效果。点燃艾条后,在中脘穴上方悬灸,每次灸15-20分钟,灸到局部皮肤微微潮红即可,注意避免烫伤及用火安全。
做法:鲜地黄捣汁或煎煮取汁备用,取粳米洗净,将粳米淘洗后,放入锅中,加入清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熬成白粥,趁热时掺入生地黄汁搅匀。食用时,加少许白糖。生地黄在煎煮药液时,必须煮2次,其药物的药效才能煎出。
做法:先以防风、葱白,水煎取汁,去渣;另取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服食。
功效: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适宜于感受风寒,恶风自汗,头疼身痛,风寒湿痹者。
做法:取紫苏炒至微黄香,煎取汁备用。以粳米煮稀粥,粥成放入紫苏汁,并加入红糖,稍煮即食。
功效:开宣肺气、发表散寒、理气宽中,适宜于风寒感冒,兼咳嗽、胸闷不适者。
材料:五指毛桃根45~60克,云苓30克,扁豆30克,猪排骨500克,生姜3片。
烹制方法:各材料洗净,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3小时,调入适量盐、油便可。
烹制方法:芡实、薏米洗净,稍浸泡;鸡脚洗净;猪瘦肉洗净,不用刀切。然后一起放进大号炖盅,加入冷开水1500毫升(约6碗水量),盖上盅盖,隔水炖3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各汤料可捞起拌入酱油佐餐用。
烹制方法:砂仁打碎;陈皮浸泡去瓤;芫荽洗净;鲫鱼宰净,去鳞、肠杂,置油锅慢火煎至两边微黄。先把陈皮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加入鲫鱼,滚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加入砂仁稍滚,调入适量芫荽及食盐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KB体育官网app下载KB体育官网app下载KB体育官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