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体育首页注册华通热力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城市热网向用户提供生产、生活用热的活动。供热系统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关系到民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生活质量。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供热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供热主要分为集中供热和分户供热两种方式。集中供热是指在工业生产区域、城市居民聚集区域内建设集中热源,向该地区及周围的企业、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的一种供热方式。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密度高、用热面积大,集中供热更适合我国北方地区城市用热。分户供热是指用户自行采购安装供热设备进行供热,常见的分户供热有分户锅炉、地板辐射、电热膜等方式。
集中供热相较分户供热,具有节约燃料、减轻大气污染、节省用地、提高供热质量KB体育首页注册、噪音低、扰民少、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故障率低等优势。目前,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形成了以燃气锅炉、燃煤锅炉、热电联产为主,其他热源方式为补充的格局。随着中国城市化率提升,城市供暖面积进一步增加,同时伴随提出“3060”目标,我国及各级地方政府将“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绿色低碳”写入城市发展规划,供热行业向清洁化、高效化发展。
供热是寒冷地区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受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较小,但呈现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供热企业及相关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于北方地区。伴随城镇化率的提升,新型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北方供暖面积持续增加;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南方供暖市场逐步放开,为供热行业提供新兴增长点。受上述各类因素推动,我国供热行业持续稳定发展。未来,随着环保政策的持续收紧,以及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设立和推进,供热行业向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和智慧供热方面不断发展。
根据“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5%,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仍将有所增加。伴随我国城镇常住人口的增加以及城镇化率提高,城镇供热面积预计有所扩大,供热行业在这一趋势下也将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06.03亿平米,较2020年98.82亿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增长7.30%。
集中供热是北方地区最主要的供热方式,尤其是华北地区大城市人口密度高、用热面积大,因集中供热具有节约燃料、节省用地、减轻大气污染等优势,具有更强的规模效应,更适应大城市供热市场的特点。
随着华北地区各地政府“十四五”规划的推出,华通热力重点供热地区北京、河北迁西等地政府计划在供热领域不断完善核心城区薄弱区域管网改造,以及优化新城区发展建设布局,同时伴随着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推进,对能源替代、能源增效以及智慧供热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关于加快构建本市安全高效低碳城市供热体系的有关意见》指出,北京市将实施以新城、重点镇为中心的城市化战略,加大新城和小城镇的建设,并且新城和重点镇要因地制宜实现集中供热。由于北京市周边热电厂较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现有热源和热力管网超负荷运转,北京市城乡供热发展不平衡,城南地区、新兴的产业功能区、城乡结合部的用能水平和保障能力与中心城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北京市将发展“1+4+N+X”供热体系,着力解决分散供热并尽可能提高集中供热面积,发展区域供热提高新城区的供热质量,预计到2025年,城镇地区供热面积约10.5亿平方米,较2020年底供热面积将增长约1.5亿平方米。
河北省“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提高环保技术装备、新型节能产品和节能减排专业化服务水平。
上述政策和要求有利于供热企业把握新增供热方向,同时能够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实现环保低碳、节能减排要求,使供热行业早日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目前,我国南方供暖市场作为我国供热行业的新兴增长点,尚处于发展初期,集中供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但后发潜力明显。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南方百城供暖市场:模式、潜力与影响”成果发布会预计,到2030年,我国南方地区分户供暖用户数量将达到6,577万户,区域供暖用户数量将达到3,246万户,将分别带动我国居民消费330亿元、905亿元。
由于供热行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北京区域供热市场上,公司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公司二级控股子公司迁西富龙通过回收利用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低品位工业余热对迁西县县城中心城区实施集中供暖,是经迁西县人民政府授权的迁西县中心城区唯一具有特许经营权的供热公司;迁西富龙实施的低品位工业余热供暖项目是国家制定“余热暖民工程”政策的依据及蓝本,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该项目技术和经验在供暖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主营业务为热力供应、节能技术服务。公司热力供应业务,主要是向最终用户提供供暖服务,同时向部分用户提供生活热水。热力供应能够解决我国北方居民冬季采暖的基本生活需求。公司的节能技术服务,主要是向用能单位或同行业企业提供节能服务,包括:改造供热设施和管网、改进排烟除尘系统、污染物达标排放等,充分挖掘设备及系统的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还可使客户通过节能收益来实现设备升级,以降低运行成本。
公司自成立以来秉承“专注节能、绿色供热”的理念,致力于节能技术研发、节能供热投资及节能技术改造,成长为专业化能源服务公司,并通过北京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评审认定。公司坚持智能化、精细化、清洁化的节能供热,是城市小区“供热投资运营”模式的先行者,是北京市首批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的供热企业。同时,公司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级、北京市级的行业标准。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现已成为集“供热项目投资、供热托管运营、合同能源管理、供热节能技术研发、供热管理顾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供热公司。
2020年9月,习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1月,“2020新基建 绿色投资大会”提出中国将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规划中将提出与新达峰目标相衔接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2020年12月,“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促进燃煤清洁高效开发转化利用。国家有关环保政策的频繁出台和修订,体现出我国降低碳排放的决心和紧迫性,清洁供热、节能减排成为供热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节能型绿色供热,坚持走以“技术为先导、创新为动力”的节能低碳供热之路,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公司聘请了国内相关行业著名院士和教授组成顾问团队,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设立“智慧供热协同创新中心”,与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多家高校合作,全面开展供热节能技术的创新与研发,提升公司核心科技实力,引领行业技术提升与进步。
公司在供热节能领域通过多方合作及自主创新,先后掌握了“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压缩式热泵型烟气高效脱白冷凝系统”、“智能供热控制技术”、“低氮燃烧机”等多项核心技术。其中,公司参与研发的“防腐高效低温烟气冷凝余热深度利用技术”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远程控制技术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供热系统智能控制技术”、“无人值守监控系统”、“室内温度采集设备”、“智能供热节能控制系统”、“分时分区控制系统”、“供热管网控制优化系统”、“基于区域性气候变化的前馈式锅炉群控技术”等多项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节能技术,已广泛用于城市小区锅炉供热系统,为国家节能减排和空气治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公司依靠技术优势,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中关村科技型创新技术基金无偿资助项目”等奖项,“供热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入选《中国绿色采购网环保节能产品目录》,“低氮分级燃烧技术”入选2020年《北京市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基于压缩式热泵的燃气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脱白技术”入选2021年《北京市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公司曾荣获“全国节能突出贡献示范单位”、“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先进单位”KB体育首页注册、“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节能中国先进单位奖”。公司项目曾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优秀示范项目”、“中国合同能源管理优秀示范项目”、“2015、2017年度首都蓝天行动科技示范工程”、“北京能源学会2020年度优秀节能示范项目及2020年度优秀会员单位”等荣誉,并获得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创新十二条”资金奖励。
2022年,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围绕“以技术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建设节能低碳新型供热模式为总体目标,持续推进智慧供热,完善多能互补耦合供热模式,探索清洁零碳能源供热的可行性,在优化现有节能低碳技术的同时,积极放眼未来供热模式。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注册商标22项、专利72项、软件著作权61项。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现已成为集“供热项目投资、供热经营权收购、供热托管运营、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技术研发、管理顾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供热公司,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公司作为国内较早专注于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公司之一,是国家发改委首批“备案合同能源管理推荐单位”。在供热节能领域,公司较早开展了供热项目投资运营模式。目前,公司管理服务的供热项目类型包括城市综合体、居民住宅、商业楼宇、医院、学校等,供热方式包括分布式供暖和工业余热集中式供暖。
公司重视与开发商、物业及业主共融共生的关系,与多家知名地产、物业公司等客户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曾被授予“中国房地产最佳战略合作伙伴”等荣誉。
公司二级控股子公司迁西富龙工业余热供暖项目利用清华大学的余热回收技术已成功运行多年,成为中国北方资源型城市利用低品位工业余热供暖的典型案例,受到多个部门专家领导的好评。
公司较早将“供热投资运营”模式和“供热经营权收购”模式引入供热领域,随着“供热投资运营”、“供热经营权收购”、“供热托管运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不断成功所带来的示范效应,各类业务模式均受到市场认可,公司市场地位不断巩固。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按照国家标准实行工程质量管理,坚持环环检测、层层监控。公司通过不断吸收、改进先进技术,研发更加符合客户需求及国家政策要求的技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具有华通热力企业标准的5S标准化管理项目建设规范和4S维保管理体系。同时,公司通过了GB/T19001-2016/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24001-2016/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45001-2020/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是北京市供热行业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首批达标单位。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公司供热、节能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公司二级控股子公司迁西富龙热源热网实施共管,注重供热管网的精细化调节,有效降低能源消耗,通过不断完善“供热信息平台”建设,对系统监测到的温度不达标用户、小区及运行异常的换热站及时派人维护处理,提高了服务质量和问题处理效率。
为更好地提升服务品质和用户感受,在北京地区,公司组建了一支训练有素、服务规范的客服团队,搭建了集咨询、报修、投诉、回访、缴费、调研于一体的“客户服务呼叫中心”,实现7×24小时全天候一站式服务,并在供暖季实行“区域共享服务平台”,公司凭借优质的服务与客户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迁西富龙在供暖季开通24小时热线服务,抢险救援队伍随时待命,生产运行及客服人员执行领导带班及夜班制度;持续开展“访民问暖”活动,帮助用户解决暖气不热等问题;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时刻关注供暖舆情,及时处置,实现用户满意。
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热力供应业务和节能技术服务。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及其子公司获得的经营资质、经营许可证情况如下:
公司管辖或运营的供热锅炉属于国家规定的特种设备,公司依照有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办理登记。公司运营的锅炉中,常压锅炉无需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承压锅炉需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目前,公司自有的承压锅炉全部办理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承包运营的锅炉房中,承压锅炉均已按照规定进行了登记并取得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
国家发改委同财政部对符合《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行审核备案、动态管理制度。申请审核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需按要求提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用的主要节能技术及产品(包括自主研发和获得专利的节能技术及产品)情况,以及已实施项目用户单位的反馈意见及项目运营状态证明等。
2010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告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第一批)。华通兴远入选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第一批)。
2011年3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告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第二批)。华通有限入选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第二批)。
2012年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告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第四批)。华意龙达入选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第四批)。
2022年12月30日,华通热力取得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联合颁发的证书编号为GR6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三年。
2021年9月14日,华通兴远取得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联合颁发的证书编号为GR2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三年。
2021年10月25日,华意龙达取得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联合颁发的证书编号为GR9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三年。
2013年7月,本公司前身华通有限与北京市平谷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签订了《北京市平谷区集中供热特许经营协议》。根据该合同,在2013年7月2日到2043年7月1日期间,华通有限享有对北京市平谷区行政管辖区域范围内的集中供热特许经营权。
2013年7月,北京市平谷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向华通有限颁发了证书,授予华通有限为平谷区集中供热特许经营单位。公司已办理完成该证书的更名手续。
2014年7月21日,迁西富龙与迁西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经迁西县人民政府授权)签订供热《特许经营权协议》,生效日期自2014年7月21日起至2039年7月21日止,共计25年。
2022年,公司秉持稳中求进,稳中求优的发展原则,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各项工作坚持围绕供热主营业务有序推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整体呈现良好态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855.90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34%;利润总额3,188.90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8.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86.87万元,较上年上升12.73%。2022年公司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2022年,公司持续推广智慧供热,在智慧供热框架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注重细节管理,精准供热。在末端设备方面持续优化和完善室内温度采集器各项功能,进一步升级了固定式室内温度采集器,并完成约5,000台的布置数量,极大增强了关键运营指导数据的获取量;在智慧供热平台建设方面研发了供热系统温度数据分析与预测管理系统,供热设备管理系统、供热能源管理系统等三大系统,结合大数据分析,建立智能化的执行和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数据分析与管理的能力,优化系统运行,实现精准供热,提升供热质量。截止2022年末,公司实现供热管理面积约3,600万平方米。
2022年在总结多种能源与传统供热耦合示范项目的基础上,积极优化清洁能源与传统供热耦合模式,推进节能降碳。完成香雪兰溪项目烟气余热利用改造,提升余热能与烟气源热泵系统的匹配性,实施了空气源热泵降噪改造,降低了系统运行对环境的影响,保障了空气能、余热能与传统燃气供热的协调、安全、稳定运行,将传统供热模式逐步重构为多种能源协同供热模式,降低化石能源使用比例,提升供热能力,降低碳排放量。
在“双碳”目标下,供热行业面临着能源转型,清洁零碳能源必将是未来的主要能源。太阳能与氢能是主要的零碳能源,2022年公司调研论证了太阳能技术在公司运营项目上应用的可能性,完成了太阳能技术应用方案。在氢能方面,对氢能在供热行业应用的技术路径、技术优缺点、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结合国内外氢能供热产品的发展现状,论证了氢能供热的可行性及实施条件,编制了《氢能在供热领域的应用研究报告》。太阳能与氢能两项清洁零碳技术的应用研究,为供热行业能源转型与系统重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以化石能源为主要原料的行业都面临着变革与升级。为了适应未来供热发展,公司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碳排放控制管理。明确日常碳排放相关数据检测、碳排放数据监测以及管理台账等,并制定了降碳措施。同时,按照政府有关部门要求,完成了碳排放总量控制、碳排放强度控制以及碳排放配额履约工作。
公司持续优化内部管理,完善全面预算,加强费用管控,提高管理效率和精细化程度;加强内部风险防控,进一步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加强执行监督。通过组织开展新型学徒制专项培训、安全专项培训、一线岗位运行维护基础操作培训、一线岗位工作标准与服务话术培训等,实现员工学习培训常态化,提高员工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持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公司品牌形象,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受益于环境保护和节能技术进步等因素,供热行业正处于快速变革阶段,环保低碳及节能减排技术、智慧供热、精细化运营的管理理念、清洁零碳能源的推广与普及将不断推进行业发展。城市供热不仅涉及居民冬季采暖基本保障,而且是城市能源规划、环境建设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目前我国对城市供热有着较大的潜在需求,供热行业市场前景相对广阔。现阶段供热行业正处于体制改革、设备进步阶段,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逐步推进,多种类型企业已进入供热市场,供热市场竞争逐步加强。伴随供热市场准入、特许经营、用热商品化以及热计量收费等市场化改革,智能化供热、绿色供热以及能源清洁化将成为供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供热工程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居民切身利益及生活质量。目前城镇供热所用能源主要包括煤炭、天然气和电能,其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尘等是大气环境污染源之一。
2020年9月,习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1月,由中国投资协会主办、广东省能源协会以及国内外30余家行业组织共同协办的“2020新基建绿色投资大会”提出中国将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提出与新达峰目标相衔接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促进燃煤清洁高效开发转化利用。2022年6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供热发展建设规划》发布,计划2025年全市城镇地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耦合供热面积占比达到10%左右。
国家有关环保政策的频繁出台和修订,体现出我国降低碳排放的决心和紧迫性,清洁供热、节能减排成为供热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城市供热不仅涉及城市居民冬季采暖基本保障,而且是城市能源规划、环境建设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传统供暖方式在燃烧煤炭能源过程中产生各类污染物,给大气治理工作造成沉重压力。为如期实现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节能环保、采用低碳甚至零碳能源已成为供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22年1月颁布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推广大型燃煤电厂热电联产改造,充分挖掘供热潜力,推动淘汰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加大落后燃煤锅炉和燃煤小热电退出力度,推动以工业余热、电厂余热、清洁能源等替代煤炭供热。
短期内我国城市供热难以彻底改变以煤炭为主要热源的现状,目前供热企业主要通过提升天然气使用比例并加大工业余热等零碳能源开发利用以逐步实现环保、节能目标。近几年供热行业逐渐尝试通过新技术和新能源耦合传统能源实现能源结构优化,达到环保低碳、节能减排的目标,在未来逐步加大新能源替代比例,最终实现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新型绿色供热模式。
随着环保低碳、节能减排目标逐步推进,供热企业系统各节点管理的不断优化,原有设备能效逐渐被挖掘,节能潜力提升已不明显,采用高效供热装备和新工艺成为节能减碳的主要方式。“煤改气”、“煤改电”、“煤改生”、工业余热利用等生产工艺的提升改造工作,从热源方面降低了碳排放强度;充分利用燃气低氮冷凝锅炉、低氮燃烧机等实现低碳环保供热。利用“热电柔性协同技术”、“大温差长输技术”对电力、冶金等行业工业余热进行回收,同时利用天然气锅炉房作为调峰热源,实现热电协同发展,提升供热行业整体低碳环保水平。
未来供热企业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运用太阳能、余热能、氢能等零碳供热技术,结合传统能源的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彻底改变供热模式,实现清洁高效低碳供热。
随着5G和工业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供热系统源、网、站、户已逐步实现全面监测,监测范围、节点数量、参数种类等不断健全,供热行业的数字化基础趋近实现。
随着供热系统监测网络覆盖范围增加和数据量的不断提升,集供热生产输出、供热信息调控、管网监控、管网水力分析、室温采集于一体的现代供热平台逐渐成为供热企业不可或缺的运营管理工具,供热智慧化程度不断加深。
随着智慧供热技术的提高与完善,供热系统整体智能化水平将得以提升,热能利用更加高效,供热成本降低,系统运行达到最佳状态。供热系统稳定性、高效性、精细化程度的得到全面提高。
2022年公司控股股东由赵一波先生变更为京能集团,实际控制人由赵一波先生变更为北京市国资委。京能集团在供热行业资源、公司治理、财务融资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公司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公司专注于智慧化的绿色供热业务,坚持走以“技术为先导、创新为动力”的绿色低碳供热之路,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重点围绕“聚焦主业、做精一业”的目标,充分发挥上市平台功能,实现公司经营与资本运营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科学运用上市公司并购功能,围绕公司主业实施项目拓展,做强做精公司供热主业,实现供热项目投建运一体化管理。
2023年公司将在京能集团的领导下,进一步提高公司自身的技术研发水平,全面开展供热节能技术的创新,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加强数字化管理,依托大数据,总结供热规律,推进智慧供热,继续深入推进多能互补供热模式,降低供热成本,全力以赴地推进首都供热系统重构,实施供热系统智慧化,构建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匹配的供热服务保障体系,促进“碳达峰”、“碳中和”布局,以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公司主要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持续开展太阳能、空气能和氢能、地热能等清洁新能源技术多源模式在供热方面的应用研究,论证不同场景下不同新能源的耦合应用方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寻求经济运行最优模式,降低运营成本及碳排放。(2)继续跟踪氢气在生产、储运方面的发展情况,研究氢能源在现有燃气供热模式下的应用方式,在政策、技术、安全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开展氢能源零碳供热的示范项目。(3)基于多能耦合供热模式,将智能控制技术与新能源系统相结合,开发多能源联合供热智能控制系统,在不同条件下,智能调整各类新能源的启停和运行状态,实时保持系统处于经济性最佳运行状态,充分发挥新能源优势,实现节能低碳运行。(4)研发插座式室内温度采集器和便携式供回水温度采集器,丰富末端采集设备的种类,提升设备应用的灵活性,为建立智慧供热示范项目,提升供热服务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2023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强财务资金管理,不断推进优化融资结构、改善债务结构的工作,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促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023年,公司将结合实际经营情况,推行“五精”管理,打造“三基”“九力”团队,进一步提升整体团队的业务水平,全方面,多层次开展队伍建设。健全培训机制,着力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技能人才,在优上求发展,实现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相统一,不断推动公司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公司人才竞争力稳步提升。逐步形成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人才发展新格局,为公司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供暖工程是国家民生工程,关系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稳定,供热行业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制定了较为刚性的居民供暖价格,同时也充分考虑供暖企业的盈利情况,设置了供暖原材料采购价格补偿机制。
根据北京市政府发布的供热燃料补贴标准及有关要求的通知等文件,政府相关部门根据能源价格的波动,向居民供暖项目发放燃料补贴,当燃料价格持续上涨时,燃料补贴上涨,反之则随燃料价格而下降。燃料补贴的调整降低了能源价格波动对供热企业的影响,使得供热企业的经营保持稳定。
由于政府部门对供暖行业制定了刚性的居民供暖价格,如果现行补贴机制在未来取消或者减弱,而供暖价格又未能充分市场化,则可能对公司的盈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原材料主要为天然气,天然气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较高。在北京市现行政策下,有关部门会根据天然气价格的波动调整燃料补贴标准,天然气价格波动对公司盈利的影响较小,但燃料补贴发放时间具有不确定性,而公司在供暖季有较大的天然气采购支出,因此,原材料价格波动会给公司现金流带来压力。
如果未来关于燃料补贴政策发生变化,有关部门不再根据能源价格波动调整燃料补贴标准,天然气价格上涨将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主要从事热力供应服务,应收账款主要为应收用热人供暖费。因供热行业存在一定特殊性,属于基础民生行业,对于短期内未交供暖费的用热人不能强制停暖。且近几年因经济环境波动,公司正常催收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形成一定金额的应收账款。公司存在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大额计提坏账而影响经营业绩的风险。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并购交易形成的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在每个会计年度末进行减值测试。公司商誉主要为2020年度收购迁西富龙所形成,如果迁西富龙未来经营状况恶化,将有可能出现商誉减值损失,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现有业务存在与控股股东控制的其他企业的相关业务属于同一行业的情况。针对潜在同业竞争事项,控股股东已经制定了解决措施并出具了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若控股股东未落实相关解决措施或未履行相关承诺,有可能存在发行人与控股股东控制的其他企业同业竞争的情形。
1、提高管理效率,控制成本费用,继续深入开展卓越绩效管理和节能化生产,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及部门和岗位责任制。
2、顺应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趋势,不断研究和开发运用新技术,加快智慧供热进程,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运行效率,增强企业的行业领先优势。
3、公司将通过持续完善内控制度、规范公司运作体系、修订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核心管理团队的管理素质和决策能力,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管理风险,以满足公司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以及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从短期技术面看,近期消息面一般,主力资金有流出迹象,短期呈现震荡趋势,市场关注意愿一般。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 关 村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从短期技术面看,近期消息面一般,主力资金有介入迹象,短期呈现震荡趋势,市场关注意愿一般。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通热力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从短期技术面看,近期消息面一般,主力资金有介入迹象,短期呈现震荡趋势,市场关注意愿一般。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KB体育首页注册KB体育首页注册KB体育首页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