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过后进入春天!吃、穿、睡、调春天全方位养生手册来了!KB体育首页注册
3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真正到了万物复苏的时节。惊蛰意为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
“惊蛰”来临意味着春天的真正开始。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各种传染病也开始流行。
而且这个时期虽然天气转暖,但是“倒春寒”不时袭来,气温起起伏伏,是流行性感冒高发的季节。此时要当心冷暖变化,一定要调整好身体机能,预防感冒、流感和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①
俗话说,“惊蛰养生做得好,一年不往医院跑!”惊蛰前后,虽然气温升高了,但空气湿度并没有明显增大,人们还是会感到干燥、易上火。惊蛰节气正处于乍暖还寒之际,冷暖空气交替,在健康养生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
天气转暖,雨水渐多,人体的肝气渐升,养生应顺应乎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主任医师方泓在医院公众号刊文中表示,惊蛰养生要注意以下几点。②
都说“春捂秋冻”,惊蛰时节虽然气温回暖,但早晚温差较大,日常穿衣往往出现两个极端KB体育首页注册,年轻人大多早早褪去厚重冬衣,换上轻薄春装;而老人与小孩因怕风怕寒,仍然穿着厚重冬装,常常捂出大汗之后脱衣,此时最易感受风寒之邪。
惊蛰前后阴寒之气渐降,阳气升发,人体血管舒张,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减弱,经常让人感觉懒洋洋,感到疲劳、常想睡觉,这就是所谓的“春困”现象。
很多人认为只要多睡就可以不再犯困,其实不然。因节气变化昼长夜短,所需睡眠时间相对减少,提倡人们适当早起,以适应自然界之气。过多的睡眠,不能顺应春季特性,抑制阳气升发,只能越睡越困。
惊蛰是春季中阳气升发的季节,春季所主肝木之气升发,然肝旺则易导致脾虚。在经历了春节的大鱼大肉饮食之后,脾胃运化功能容易受困,如果继续嗜食肥甘厚味,饮食不加清淡,会更加容易出现肝旺脾虚、脾胃不和的情况。
云南昆明市中医医院脾胃肝病科主任医师姜莉云曾在云南新闻广播刊文中表示,惊蛰正值冬春交际,饮食养生要注意“三多三少”。③
1. 多喝水。春季养生重在养肝,平时多喝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对肝脏的损害。
2. 多吃温热食物。如韭菜、洋葱、大蒜、魔芋、香菜、生姜、葱等,这些食物性甘味辛,不仅可祛风散寒,而且能抑制春季病菌的滋生。
3. 多吃健脾食物。包括小米、黑米、高粱、燕麦、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板栗等。
1. 少吃酸性食物。若多吃酸味食物(如山楂等),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能伤害脾胃之气。
2. 少吃油腻刺激食物。到春天应转变为清温平淡,宜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
3. 少吃寒凉食物。否则寒气会聚集在体内,导致脾虚,带来一系列不适症状。
惊蛰后天气逐渐转暖,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因此,惊蛰时不可急于换上春装,尤其是老年人,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③
进入惊蛰以后,随着天气转暖,人们时常会感到困倦无力、昏昏欲睡,这也就是“春困”。《黄帝内经》说:春天晚睡早起、慢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平日避免过劳,及时休息补充体能,让肝脏能充分调节气血,以消除疲劳之感。养肝还需讲究睡姿,睡时应“卧如弓”,以右侧卧位为主。
除此之外,春天早晚要梳头,中医认为梳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每天早晚各梳50次以上,可以消除大脑疲劳,使大脑恢复清醒状态,消除“春困”。③
惊蛰过后,自然界呈现复苏之势,人也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但身体各脏器的功能都还未恢复到最佳状态,特别是关节和肌肉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舒展,因此此时不宜进行激烈的运动,可以选择走路、慢跑、太极拳等比较和缓的运动方式。
另外,放风筝也是特别适合在春天里进行的一种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使机体顺应自然界阳气生发。③
因为惊蛰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KB体育首页注册,阴血相对不足,容易发生肝火偏盛KB体育首页注册。尤其是中老年人,易发怒,易发眩晕、中风等疾病。年轻人则因春季阳气骤然上升引动体内热气,如果此时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易出现长痤疮、怕热出汗等症状。
因此,惊蛰时要重视情志养生,戒焦躁、抑郁等有害情绪,学会通过发泄和转移的方法使怒气消除,切忌妄动肝火。③
①2023-03-02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官方订阅号《【健康科普】惊蛰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