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绣:吸引青年返乡创KB体育官方网站业绣出别样人生
2018年,阿坝州理县囍悦藏羌绣专业合作社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羌族刺绣,设立非遗工坊。工坊集藏羌民族传统工艺保护、研发、生产、推广为一体,通过对藏羌民族手工技法的理解与提炼,将传统文化内涵融入现代设计。工坊积极主动吸纳脱贫人口和低收入家庭参与就业,带动300余名脱贫群众就业,年收入达0.5万至5万元。截至2021年底,工坊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共培训1000余人。工坊每年为100名中小学生进行授课,现已培养500名以上中小学生。截至目前KB体育官方网站,工坊接待研学人群10万人次以上。
理县囍悦藏羌绣专业合作社非遗工坊采用“羌绣 +N”的运营模式,秉承让传统羌绣走进现代生活的发展理念,通过羌绣的保护与市场运作,推动羌绣的传承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工坊瞄准国内国际市场,推广“公司 + 合作社+ 绣娘”“能人 + 基地 + 绣娘”等模式,引导妇女手工制作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从单一渠道向多元模式转变。
积极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生产基地。以羌绣设计制作、民族服装设计制作、服装来料加工、纺织来料加工为重点,以点带面,带动本地群众就业。主要采取“企业 + 合作社 + 绣娘”的经营模式,打造“我教、你学、你做、我收”的运作方式,实现绣娘们足不出户实现居家灵活就业,让儿童不留守、老人不空巢,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打造民族特色的展示销售体验基地,在理县桃坪羌寨打造独具民族特色、文旅融合的重要公共文化服务窗口——羌绣馆,使之成为普及推广羌绣文化的重要阵地。在羌绣馆举办小型的羌绣展览,邀请传承人在羌绣馆做活态展示,让游客近距离的感受非遗,参与体验或购买一两件精美有意义的非遗产品,把羌绣带回家。
借助本地的藏羌妇女掌握纺织、刺绣、编织、民族服饰制作等技艺的优势,引导本地藏羌妇女发挥技艺特长积极参与加入工坊,把传统技艺变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整合资源,加大妇女手工技能基础人才培训。组织绣娘参与国内文化、艺术等领域交流,组织开展编织、刺绣、缝纫技能培训,建立完善工坊培训标准体系,强化培训质量监督考核。统筹工坊及人才培训等相关资金,加大对妇女手工人才培训的支持和投入,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着力培养知识型、艺术型、技能型绣娘骨干群体。吸纳脱贫人口和低收入家庭参与,壮大绣娘队伍,提高内生动力。目前,工坊带动300余名脱贫人员就业,年收入达0.5万至5万元。截至2022年底,工坊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共培训1000余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对从业妇女的技能提升,努力开拓绣品市场,提高妇女脱贫实效,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工坊以羌绣的传承及创新发展为理念,打造集产品与研发、生产与销售体验于一体,连接传统与现代、城市与农村KB体育官方网站,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民族品牌。努力把羌绣融入现代生活,研发适合当代人不同需求的特色产品,积极打造“云上囍悦”民族品牌。工坊现已开发服饰类、饰品类、包类、鞋类、家居类等上千种藏织羌绣产品。同时,工坊主动与各大高校合作协同开发具有羌文化DNA的特色产品,目前合作的高校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将传统羌绣进行再创作,设计成走进现代消费者生活的美学产品,研发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多个系列、多个种类的产品。积极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与一线品牌牵手进行跨界合作,如与上海美院及设计师跨界合作的高级定制羌绣礼服《大山之托》《彩云之上》,参加巴黎时装周,让传统工艺迸发出新的活力。
工坊带头人张居悦每年到各高校进行藏织羌绣文化及技艺授课的同时,积极推动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工坊依托薛城镇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羌绣博物馆、民族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开展青少儿游学体验、高校研学、旅行打卡等活动,激活本土旅游经济,让游客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等多地高校学生,及青少年非遗游学营学子来这里体验“商、养、学、闲、情、奇”的新模式,在藏羌走廊里了解传统文化,体验藏羌手艺。目前工坊总共接待研学10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