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城县县域商业体系KB体育官网app下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商城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为贯彻落实商务部等17个部门《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商流通发〔2021〕99号)部署要求,深入推进我县商业体系建设工作,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商城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市东南部,全县总面积2109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处),361个行政村。全县常住人口45.94万,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26.7元,人均消费支出14359.3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9.9177亿元。目前县城有农贸批发市场6座,全县食品经营者4180家,大中小超市73家,多家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入驻使得新型零售业态的发展迅速扩大,较大程度的提升了商城县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建设的益农信息社362个,县供销社在运营基层社点67个,站点服务覆盖率达到100%;由县商务局牵头建设的县级电商物流中心、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各1处,乡镇电商物流站点110个,由邮政公司商城分公司牵头组织的标准加盟店8家,并建设村级站点168个,站点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解决了物流“最后一公里”瓶颈难题。
“十四五”期间,通过分年度按计划深入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每年推进不低于30%的工作目标,确保到2025年,改造升级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1个;打造集生态旅游、人文旅游、美食品鉴等为一体的商业区(平安驿·商城逗街)、民宿(磨盘山乡宿)各1处;升级改造县级公益性农贸市场5座、新建2座;新建或改造乡镇级商贸综合体20个,农村便民点100个;新增农特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109个。新建县级物流仓储分拣配送中心4处,整合乡镇级物流快递中转站20个,整合村级物流站点100个,实现中心村服务覆盖率90%以上,基本建成县级物流中心—乡镇物流中转站—村级物流服务点三级流通功能布局体系,使城乡互通更加顺畅,商品流通更加高效,业态更加丰富,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各乡镇(处)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发展格局。
1.完善县城商业设施。把县城作为统筹乡村商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综合考虑县域商贸经济、人口规模等,进一步优化布局大型农批市场、专业市场、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持续推进城区商业体系建设,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在“十四五”期内,全力打造业态丰富的商业区——平安驿·逗街项目;不断完善锦尚名城特色餐饮街区、西亚超市西侧特色餐饮街区、北大街步行街等一批示范街区功能;持续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高山茶供应链试点项目建设;完成紫云农贸市场、城北七里岗农贸市场布局;在丰富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亲子等业态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商旅文融合消费场景。
2.完善乡镇商业设施。鼓励通过自建、合作、下沉渠道等方式,建设或改造一批乡镇商贸服务中心,推动商品零售、餐饮、娱乐、乡村旅游、亲子、教育、电商等业态融合,配建邮政网点、金融网点等设施,优化生活服务供给,改善乡镇消费环境。至“十四五”期末,在主要的20个乡镇(处)各建成或改造1处以超市为载体、面积不少于1000㎡的商贸服务中心,在有条件的大镇可建设集酒店、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加强乡镇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升级改造乡镇级快递物流中转站,通过延伸服务方式,改善乡村消费环境,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强化农社、农超、农企对接,引导农产品进城直销,打造以乡镇为主体带动农村商业的联动节点和网络枢纽的布局,积极引导城镇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打造农村便民消费圈。
3.建设改造农村传统商业网点。鼓励商贸、供销等行业和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技术赋能、特许经营、供应链整合、线上线下结合等多能合一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杂货店、代销店等传统网点,发展新型乡村便利店。支持商务KB体育官网app下载、邮政、供销、农业农村等部门布置的村级服务站点智能化改造,构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拓展村级站点生活服务功能。“十四五”期间,整合不少于100个村级便民服务点,在中心村、社区新建或改造不少于50个优秀商业站点,实现县域行政村新型商业便利店、电商服务点等综合服务站点服务范围全覆盖。
(1)优化农村耐用消费品升级。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各类消费品,包括家电、家居、汽车等生活消费品,促进农村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不断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包括道路、供电、水源、通信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2)优化县域文旅消费品质,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原则培育旅游新业态,融合发展,景村一体。着重打造“里罗城—汪岗—河凤桥—鄢岗—双椿铺—汪桥—观庙—余集—吴河—汤泉池—汪岗—里罗城”旅游环线,构建乡村旅游“漫游深体验”网络,强化乡村休闲、农事体验消费需求。加快推进邻郎传奇乡村旅游区、莲花山村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佛山村女人寨旅游开发项目、磨盘山乡宿项目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升县域文旅消费品质,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
(3)提升农村消费服务供给。加大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加快城乡协调发展的便民生活服务圈建设,发展乡村夜间经济,尽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乡村消费服务供给能力。统筹布局城乡融合新型消费网络网点,提升乡镇商贸综合体(服务中心)和农村集贸市场的服务水平,形成更好的消费吸引力,逐步提升农村的消费水平。
(1)健全农资流通网络。鼓励各类农资市场主体共建共享,发展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引导传统农资经销商创新营销模式,提高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比例。发挥供销系统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推动传统农资流通企业向现代农资服务商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农资流通网络。
(2)增强农资服务能力。开展高效便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建设农机租赁、区域农机维修和销售中心(点),推动农机智慧化服务建设。实施县域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集成应用。支持供销、邮政系统巩固基层网点农资供应、农资配送、农产品收购等传统业务,因地制宜发展冷藏保鲜、烘干收储、加工销售、农技推广等生产性服务,提升乡村农资服务能力。
1.推进农村电商快递物流网点共建共享。通过整合电商物流点、供销基层点、邮政网点、益农社、天猫优品网点等现有的服务站点,积极推进农村电商快递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同网、便利高效、降本增效的原则,加快健全县、乡、村寄递服务体系,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通道,“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商城县创领智慧农贸物流园项目、大周物流园项目、商城县瑞宏电商物流园项目、县城邮件分拣转运中心项目,重点整合村级快递综合服务站100个。
2.发展农村物流共同配送等新模式新业态。引导县域商贸流通企业逐步整合县域内各类商品代理商、供应商、经销商货源,利用县城物流中心及乡镇及村级服务网点,城乡配送车辆,实现统仓共配;支持供销、邮政、快递、物流、商贸流通等企业开展市场化合作,将各品牌快递寄递件进行统一分拣、运输、配送、揽件。加强对农村快递物流服务定价的指导监管,简化农村快递业务许可程序,完善农村快递末端网点备案流程。
3.扩大农村电子商务覆盖面。发挥农村电子商务县、乡、村三级体系作用,强化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统筹能力,为电商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运营公司等提供市场开拓、资源对接、业务指导等服务。引导电商平台投放更多种类工业品下乡,弥补农村实体店供给不足短板。推动各大电商平台下沉开展“田间地头”直播,帮助当地优质农特产品线上销售,把电商销售变成文化展示台、乡村振兴故事会。通过电商挖掘整合、网红推介营销,形成有产业、有品牌、有亮点的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鼓励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益农信息社、村邮站、供销社等多站合一、服务共享。
1.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形成直采基地、专业运输、集中仓储、专柜销售的全程冷链供应链,降低流通损耗、保障食品安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规模适度的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强化应用移动冷库,发展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设施建设,引导生鲜电商、邮政、快递企业建设前置仓、分拨仓,配备冷藏和低温配送设备,鼓励物流企业提升“首末1公里”的产地预冷、保鲜加工、保鲜运输、销售终端冷藏能力,打造“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推广可循环标准化周转箱,推动农产品冷链技术装备标准化,提高冷链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水平。“十四五期”内,支持建设商城县瑞宏电商物流园项目(含冷链)、商城县农副土特产品展销物流服务中心项目、商城县农特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等,新建设施要落实疫情防控要求,预留消杀防疫空间。
2.推进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支持在大型特色农产品乡镇开展产地市场建设,提升价格形成、信息服务、物流集散、品牌培育、科技交流、会展贸易等主要功能。加快推进田头市场建设,支持农产品基地建设,组织茶叶、茶油等优势农特产品自办或参加全国、区域性产销对接活动,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3.推动农贸市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改善乡镇集贸市场面貌。持续开展农贸市场(集贸市场)标准化改造、“马路市场”安全隐患整治,逐步取消露天交易和占道经营,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和环境卫生。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确保干湿经营分离、生熟产品分开、规范活禽宰杀,逐步建立健全生鲜农产品采购标准、安全检测与质量溯源管理制度和农残兽残快速检测区(室),保证食品安全。充分体现农贸市场公益属性,严格规范费用收取,使农贸市场成为方便农民购买鲜活农产品和小商品的重要场所。“十四五”期内,支持和谐农贸市场、三和农贸市场、长安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为“商超化”或“标准化”市场;支持温泉湖农贸市场、易小桥农贸市场划行归市,完善设备,规范运营;支持武氏批发市场按照批发市场标准,补齐设施短板,规范管理。
4.强化产销对接长效机制。结合县域旅游、文化、特色产业等资源,举办对接会、洽谈会、展示会、采购会等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直采直购、产销一体、股权合作等模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拓宽销路。依托“832”、“京东·商城馆”等电商平台,强化产销对接长效机制。加强城市郊区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地产地销。
1.培育县域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创建一批示范性家庭农场。扎实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鼓励以家庭农场为主力成员组建农民合作社,规范农民合作社章程制度、财务管理、收益分配和登记管理,支持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发展。培育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开展面向小农户和大宗农产品生产关键薄弱环节的统防统治、代耕代收等服务,建立优势互补、分工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建设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建立涉农科研机构对接服务新型经营主体的长效机制,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2.引导大型企业开展供应链赋能。发挥“政府+市场”“贸易+物流”“上行+下沉”组合叠加效益,鼓励优秀电商、邮政、快递和商贸流通企业以县乡为重点延伸供应链,推广应用新型交易模式。整合企业供应链、信息、品牌优势资源,打造开放共享的供应链平台,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为更多零售商、中小企业、个体商户提供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销售分析、库存管理、店面设计等服务。增加保值保险、信息化、智能化、诚信化的物流赋能,增强农村实体店铺经营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打造更加高效的城乡配送体系,打通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提高城乡物流配送效率。
3.培育农村商业带头人。培育一批农村新型商业带头人。支持开展新型商业带头人培育计划,挖掘农村商业人才。利用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师资团队等开展品牌设计、市场营销、电商应用等专业培训,强化实操技能,使参训人员“会上网、会开店、会营销”,以“特色产业+电商”形式打造“产供销”一体的电商直播基地,提升对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服务水平。至“十四五”期末,累计培育各类商业带头人2000人。
项目建设内容:该项目占地25亩,总建筑面积22452㎡,规划建设电商大厦、商城特色馆、农产品标准化加工车间、现代化物流分拣中心、仓储快递中心、研发中心。
项目主要功能:1.服务于全县物流体系;2.深加工全县农特产;3.集中展览销售全县农产品;4.是服务全县电商创业团队。
项目预期目标:一是农产品年销售额达10亿元;二是有效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项目建设内容:项目规划占地290亩,按照“一园四中心”的总体功能布局方案,主要建设快递物流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农副土特产品展销中心、游客接待服务中心。
项目主要功能:1.旅游接待服务;2.农特产品展示展销;3.物流整合,物流仓储分拣配送;4.电商服务。
项目预期目标:1.整合县域物流资源,实现统仓共配;2.提升县域电商发展质量,拓宽农特产品营销渠道;3.推动商旅融合发展。
项目预期目标:按照仓储的业务规则,实现对信息、资源、存货和分销运作进行更完善的管理,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项目预期目标:建成后集电子商务、快递自动化分拣、冷库存储及冷链运输于一体,提高物流效率和农产品商品率、附加值。
项目预期目标:1.将商城邮件处理中心迁址于此,提升县乡邮件进出口时限;2.三级物流体系建设需要建立邮件共配中心;3.建立仓配中心,吸引全县规模电商客户及物流客户入驻,提升寄递业务发展竞争力。
项目建设内容:该项目类型为仿古建筑,建筑物环绕原有的小山体形成古街景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125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为65.31亩,建筑51栋,建筑结构形式有内框架外包木结构、砖木结构、钢结构等形式,屋面形式为双坡瓦屋面,建筑层数为1-2层。
项目主要功能:以生态旅游、人文旅游为核心的综合文化旅游体验、商业区。项目规划业态有特色小吃、传统作坊、精品农家院、非遗文创、戏院、茶楼、炖菜大院、儿童游乐等。按功能不同可分为民俗体验区、文化创作区、景观区、游客服务区、电子商务服务区五个区域。
项目预期目标:项目以生态旅游、人文旅游为核心。平安驿·商城逗街项目深入挖掘豫南文化,引入豫南地区传统小吃、建筑、手工艺、作坊、民俗演艺等,还原豫南地区老工坊、老艺术、老工艺等。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出来,打造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养生、度假为一体并具有豫风楚韵文化风貌的综合文化旅游体验展示区。通过构建三产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项目长久生命力,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农业旅游KB体育官网app下载、精准扶贫”的典范项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平台”、“互联网加农业的电商平台”、“豫南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的展示基地”。
项目建设内容:该项目拟占地50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其中:接待中心和停车场5000平方米,其他基础设施建设145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莲花观光带、休闲民宿、帐篷基地和房车俱乐部、写生和户外美术教育基地、婚纱摄影基地、钓鱼俱乐部、水上综合游乐园、网红基地、户外观光带、美食街、孔雀谷建设、观光旅游与风力发电一体化体验式游乐项目。
项目预期目标: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
项目建设内容:1.改造建设以磨盘山村村部为主体的公共服务中心;2.建设磨盘山当地特色菜餐厅、家常菜餐厅; 3.建设以面对游客售卖当地土特产及文创特色商品的精品小市集,并建立农副产品展示平台;4.修缮、改造磨盘山村老建筑;5.提升磨盘山村景观,设置水系、小池塘、游步道、茶寮,复耕荒废的农田、菜地,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种植果树,恢复乡土田园本貌;6.运用绿色乡村技术,同步实施智慧政务建设、秸秆资源化利用等一系列工程。
项目预期目标: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入住游客7000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00万元。
(一)成立组织机构。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商务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供销社、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市场发展中心、县自然资源局、县科工信局、县金融服务中心等单位主要同志为成员的商城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商务局,负责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县商务局局长兼任。
(二)加强规划和分级分类管理。将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作为乡村振兴规划的重要内容。各地在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统筹布局商业设施、县城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物流中转站)、农村商业及物流末端网点。编制商业网点布局专项规划,并加强与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制定县域商业建设标准体系,立足实际,明确商业设施、业态的结构和功能,各地根据人口结构、收入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情况,实事求是确定建设规模和标准,加强分级分类管理。
(三)强化指导考核。将县域商业建设主要目标纳入乡村振兴年度考核体系,加大指导和考核力度,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量化考核结果,做到奖优罚劣。依托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推动各项政策落实。各乡镇(处)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本地商业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按年度分解细化任务安排,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上下联动工作格局。
(四)加强财政金融保障。统筹用好省级商务发展资金等现有专项资金或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域商业领域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县域商业设施、农产品产地流通设施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投入保障范围,加大支持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增加金融产品供给,积极发展新型抵质押类信贷业务,加大县域商业建设信贷支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致富带头人、产业基地四类主体发展,全面满足县域有效资金需求。聚焦特色产业、用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制,对符合条件的可提供中长期贷款产品。
(五)加强农村市场监管,改善县域消费环境。一是在农村市场监管方面,以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农村市场环境为目标,加强源头治理,落实企业进货查验责任和质量承诺制度;加大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突出对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等重要指标的检验,严格依法做好不合格产品后续处理工作;畅通农村消费投诉举报渠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二是在食品安全方面,严格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现场检查和抽查,严厉打击非法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掺杂使假、标签标识不规范、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及其他相关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日常宣传力度,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重点时段开展宣传工作,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占地25亩,总建筑面积22452㎡,规划建设电商大厦、商城特色馆、现代化物流分拣中心、农产品标准化加工车间、仓储快递中心,研发中心。
1.服务于全县物流体系;2.深加工全县农特产;3.集中展览销售全县农产品;4.服务全县电商创业团队。
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290亩,按照“一园四中心”的总体功能布局方案,即以综合性物流园区为依托,集快递物流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农副土特产品展销中心、游客接待服务中心于一体。
1.旅游接待服务;2.农特产品展示展销;3.物流整合,物流仓储分拣配送;4.电商服务
1.整合县域物流资源,实现统仓共配;2.提升县域电商发展质量,拓宽农特产品营销渠道;3.带动县域旅游业发展。
按照仓储的业务规则,实现对信息、资源、存货和分销运作进行更完善的管理,提高效率。
1.将商城邮件处理中心迁址于此,提升县乡邮件进出口时限;2.三级物流体系建设需要建立邮件共配中心;3.建立仓配中心,吸引全县规模电商客户及物流客户入驻,提升寄递业务发展竞争力。
1.改造建设以磨盘山村村部为主体的公共服务中心;2.建设磨盘山当地特色菜餐厅、家常菜餐厅,为游客提供本地美食;3.建设以面对游客售卖当地土特产及文创特色商品的精品小市集,并建立农副产品展示平台;4.改造磨盘山村老建筑、以高品质民宿为目标完善客房室内功能,以保护磨盘山村原风貌为原则修缮并适度改造建筑;5.提升磨盘山村景观,设置水系、小池塘、游步道、茶寮,复耕荒废的农田、菜地,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种植果树,恢复乡土田园本貌;6.运用绿色乡村技术,同步实施智慧政务建设、秸秆资源化利用等一系列工程。
该项目拟占地50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其中:接待中心和停车场5000平方米,其他基础设施建设145000平方米,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莲花观光带。2.休闲民宿。3.帐篷基地和房车俱乐部。4.写生和户外美术教育基地。5.婚纱摄影基地。6.钓鱼俱乐部。7.水上综合游乐园。8.网红基地。9.户外观光带。10.美食街。11.孔雀谷建设。12.观光旅游与风力发电一体化体验式游乐项目。
该项目类型为仿古建筑,建筑物环绕原有的小山体形成古街景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125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为65.31亩,建筑51栋,建筑结构形式有内框架外包木结构、砖木结构、钢结构等形式,屋面形式为双坡瓦屋面,建筑层数为1-2层。
以生态旅游、人文旅游为核心的综合文化旅游体验、商业区。项目规划业态有特色小吃、传统作坊、精品农家院、非遗文创、戏院、茶楼、炖菜大院、儿童游乐等。按功能不同可分为民俗体验区、文化创作区、景观区、游客服务区、电子商务服务区五个区域。
通过构建三产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项目长久生命力,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农业旅游、精准扶贫”的典范项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平台”、“互联网加农业的电商平台”、“豫南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的展示基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商务局。赵阳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郑斌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