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热线

13988889999
手机:13988889999
电话:0898-66889888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
邮箱:admin@jinhanw.com

深度丨2023上半年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全景剖析KB体育首页注册

深度丨2023上半年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全景剖析KB体育首页注册

2023-09-30 21:52:07

  2023年,国内国外宏观经济虽仍面临一定压力,但国内经济环境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二季度GDP增速达6.3%,债券市场回暖趋势明显。理财行业稳住基本盘,走出去年“破净”阴霾,展露出上涨态势,上半年新发产品数量反弹回升,创一年来新高,达1.39万只。其中,固收类产品仍为行业主体,占比达97.80%。在上半年的震荡市场中,固收类产品收益表现良好,达4.23%;纯固收类产品收益表现较固收+产品更好,区域行理财公司在固收类市场取得更亮眼的成绩。与此同时,机构端资产配置更为稳健,整体增配固收类和货币类资产,但在固收类产品和固收+产品的资产配置上显露出差异。各理财公司立足市场需求,积极优化固收产品结构,发展创新产品业务,通过降费让利、优化策略等方式,努力打造多元化竞争格局,形成差异化产品与服务优势。

  展望未来,银行理财业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随着投资者避险情绪释放,规模有望进一步增大。在此背景下,固收类产品仍将担当行业基石,各机构应持续深耕固收领域、抓好行业主体,同时探索产品创新、谋求创收路径,建立产品体系、匹配不同需求,把握新的发展机会。

  一、经济环境预期向好,债券市场逐步回温(一)宏观情况:经济顶压回升,二季度经济增速回升至6.3%

  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面临着多重压力,其中包括内需收缩、外需不足和预期转弱等因素。一季度GDP不变价同比增长4.5%,经济增长的势头受到一定的制约。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的转变。这一政策组合在二季度取得了一定效果,使得经济增速回升到6.3%。

  尽管如此,当前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维持高利率水平,货币和财政政策可能不如预期,这也给国内经济增速带来了不确定性。同时,全球央行连续加息,导致流动性供应不足,国外需求收紧,欧美经济陷入衰退,从而使得中国的出口面临增速下滑的挑战。

  然而,预计下半年随着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逐渐抬头,国内出口有望逐步恢复。虽然外部环境依然不确定,但市场对于国内经济的调整和政策的适度调控持乐观态度,这将为出口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因此,尽管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整体而言,实现全年同比增长5.5%的GDP目标并不难。

  2023年上半年,债券市场经历了一段波澜起伏的过程。具体来说,这段时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走势。首先是1月到3月这一阶段,资金面整体宽松,市场预期利率下行,导致债市出现震荡调整。其次是3月至6月这一阶段,权益市场走弱,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较为悲观,进而引发了债券市场的牛市。

  这种走势的原因在于债券市场与权益市场目前处于一种跷跷板的状态,资金在金融体系内流动,流入债市和权益市场的资金总体上有限。当权益市场表现低迷时,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债券市场,从而推动了债市的上涨,并且当债市走牛时,投资者将资金撤离权益市场,导致了权益市场的低迷。

  这种债市与权益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一种典型现象。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的经济前景和市场波动时,会根据风险偏好和预期收益来进行资金配置和调整。因此,在分析市场走势时,需要综合考虑资金流动、宏观经济因素和市场情绪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2023上半年受国内外复杂的宏观、政治因素影响,A股整体在底部震荡,表现不佳,主要股指1月上涨后持续下跌。1月市场预期国内形势一片大好,经济将要强劲复苏,权益市场预期先行,向上强烈猛攻。但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悲观情绪弥散,在预期透支的情况下,1季度市场表现疲软,5月出现明显回撤。

  展望2023下半年,目前A股估值较低,投资性价比高;2023年经济复苏是确定性事件,预期经济修复动能强,美联储加息随时戛然而止,市场存在上行动力;全球面临的衰退风险日趋严重;在内外多空因素交织下,2023下半年A股走势可能会一波三折,但总体大概率好于上半年。

  低估值叠加跷跷板效应的双重叠加下,预期权益市场将会在三季度进入底部区域震荡,在明年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下,四季度或将开始新一轮行情。

  二、固收类产品仍为市场主基调,各机构创新谋求新路径(一)理财市场有序回升,固收类产品主导地位持续巩固

  理财市场整体回温,理财公司成行业中流砥柱,固收类产品仍为市场主流。从市场整体来看,2023年二季度新发理财产品创近一年新高,市场逐渐回温;理财公司管理规模突出,成为行业中流砥柱;随着上半年债市上涨、股市震荡,跷跷板效应导致市场资金向固收类资产流动,加之过去几年外部环境较为复杂,投资者普遍存在避险情绪,风险偏好持续走弱。不论从存续规模反映的市场现状,抑或是从新发产品体现的行业趋势来看,固收类产品仍为市场主力军。

  固收类产品发行趋势显著,中长期限为主要布局结构。具体来看,2023年二季度行业共新发理财产品7009只[1],创近一年来新高。分投资类型来看,固收类产品继续保持发行主力,占比达97.80%;分期限结构来看,中长期期限结构的产品仍为推出重点,1年-3年期限占比为34.09%,其次为6个月-1年期限,占比为33.40%;分运作模式来看,封闭式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维持近年来的较高占比,达91.25%。

  为方便细化研究固收类产品表现,本文根据产品说明书和2023年上半年两个季度持仓数据,根据理财产品是否包含除货币市场工具和固定收益类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如基金、权益资产、股权等,将产品划分为纯固收和“固收+”类产品,其余无法区分的产品本文不纳入研究范围。其中:

  纯固收产品资金全部投向货币市场工具和固定收益类资产,不参与权益市场投资,以二级风险为主。

  “固收+”产品风险等级适中,数量较多,是理财公司主要布局的类型,该类产品主要配置债券等收益表现稳健的固收类资产,适当参与权益市场投资,以多资产配置增厚产品收益。近年来银行理财逐步重视参与权益市场投资,布局此类产品,以二级和三级风险为主。

  2023年上半年债市行情震荡上行,理财公司固收类产品整体收益水平表现良好。总体来看,2023年6月底全市场固收类产品平均近6月年化收益[2]为4.23%,平均近6月最大回撤为0.09%,平均近6月年化波动率为0.55%。2023年上半年受股市、债市震荡影响,理财市场有一定波动,但整体相对稳健。年初以来,市场主要交易疫后复苏,资金面季节性收敛,叠加理财赎回潮余震仍存,债市利率总体上行,3月前后市场预期下修,基本面不弱KB体育首页注册,长端震荡向下但幅度不大,资金面由紧转松。3月至6月末,利率债收益率全线年上半年,债市震荡上行,理财产品收益回暖。在上半年债市震荡上行的市场环境中,纯固收产品收益表现相对突出,平均近6月年化收益率达4.57%,波动率也相对较低;受“固收+”类产品权益市场震荡和理财公司权益投研能力较弱等多重影响,整体收益表现相纯固收产品欠佳,但也有部分“固收+”类产品获取较好的超额收益。整体来看,固收类产品保持相对稳健的运作风格,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能够获取较好的收益回报,但在权益市场投资方面仍待提升。

  2023年二季度债市震荡走强,固收类产品大多获取可观的短期区间收益。从近3月年化收益率来看,有收益数据的产品中近76%的固收类产品区间收益落在2.00%-5.00%,10%的产品近3月年化收益率超过5.00%,仅有3.7%的产品收益告负。分类型来看,大部分纯固收产品区间收益落在4%-5%,占比超43%,而固收+产品区间收益多集中于3%-4%,相较纯固收产品表现欠佳。

  近半年市场环境好转,理财产品中短期收益相对表现较好。从近6月年化收益率来看,半数以上产品近6月年化收益率集中3%-5%区间,其中分别有近三成产品收益在3%-4%和4%-5%,近三成的产品收益表现突出,超过5%,整体收益表现较好,收益告负的产品仅1%。分类型来看,纯固收产品收益集中在4%-5%和5%-6%区间较多,整体收益表现相对更优,高收益产品占比较高;“固收+”产品收益集中在3%-4%和4%-5%区间较多,相比纯固收产品的集中收益区间值较低。

  经历2022年下半年的市场剧烈波动和2023年上半年市场复苏,理财公司固收类产品的长期收益表现良好。从近1年年化收益率来看,近半数产品收益集中在2%-3%区间,分别有两成的产品收益分布在1%-2%和3%-4%区间。分类型来看,纯固收产品相对更集中在收益较高的区间,近九成的产品区间收益部分在2%-4%,负收益产品较少;固收+产品85%分布在1%-4%,低收益产品数量和占比较多,且收益告负的产品仍有300余款。相比之下,纯固收产品长期收益表现更好。

  从近3月年化收益率来看,各理财公司短期收益整体较好,其中渤银理财表现突出,平均近3月收益率达4.67%,且波动率仅0.18%,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较强,且产品抗风险属性凸显。

  市场行情自年初震荡上行,各机构产品中短期收益表现较好,多家理财公司达到4.00%以上的近6月年化收益率。其中渤银理财、华夏理财、徽银理财、渝农商理财、杭银理财和建信理财表现相对突出,平均近6月年化收益率均达到5%以上,且渤银理财、渝农商理财、杭银理财的波动水平较低,风险控制能力较强。

  长期投资中,各机构投研策略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收益表现,部分收益低的机构波动率反而较高,投研能力仍待提升。从近1年年化收益率来看,渤银理财收益突出,达到4.34%,且波动率相对较低,具有良好的抗风险能力。苏银理财、南银理财、渝农商理财收益表现也较好,平均近1年年化收益率近3%,且波动水平较低。

  观察各理财公司产品的近半年投资收益,多机构的纯固收产品能够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但少数几家机构的产品收益表现欠佳。理财公司整体维持以稳健固收类资产为主,基金和权益等资产为辅的配置风格,但目前理财公司对权益资产的投研能力相对一般,在市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难以获取相对稳健的收益。当前各理财公司配置资产类别差异不大,但各家机构配置偏好不同,各类产品收益表现也有一定差距。纯固收产品中,区域行理财公司的收益整体表现相对较好。国有行理财公司中,中邮理财收益表现突出,近6月收益达到5.36%,收益获取能力相对较强;股份行理财公司中,华夏理财收益相对较好,近6月收益达到5.30%;区域行理财公司中,徽银理财收益较高。但收益表现突出的机构波动率均较高,各机构善于在波动市场中获利,平衡收益和风险的能力较好。

  “固收+”产品中,各家机构收益表现相近,华夏理财和渤银理财收益突出。国有行理财公司整体表现一般,建信理财收益相对较好,处于对标机构中上游水平;股份行理财公司中,渤银理财和华夏理财收益表现突出,近6月年化收益率达5.63%和5.58%,且波动率较小,风险管控能力良好;区域性理财公司中,南银理财收益表现较好,但其波动率也相对较高。

  由于理财行业目前仍主要以固收类产品作为主要抓手,故而不免存在产品策略、配置、表现同质化的现象,因此理财公司积极探寻创新路径,一方面旨在优化固收类产品结构,形成差异化竞争,一方面旨在创设多元化产品矩阵,打造独特竞争优势。从固收类产品优化来看,各机构前述产品收益区间类似,投资策略同质化。理财公司在兑付模式、申赎模式和配置策略等多方面积极优化,以形成差异化竞争。

  一是兑付模式创新。在净值化管理的当下,产品净值的涨跌属于常态,部分投资者存在着对不可预期回撤的担忧,因此如何让客户“赚到钱而不是赚过钱”成为理财产品的一个创新方向。如工银理财推出了采用目标止盈率策略的“工银理财·智丰私银尊享红利优选固收类封闭理财产品”。该产品成立后6个月为业绩积累期,之后进入1年的止盈观察期,若在观察期内产品年化收益连续两个交易日达到4%的目标,则产品提前终止,让投资者的收益“落袋为安”。

  二是申赎模式创新。2023年现金管理类产品暂行办法正式实施,现金管理类产品不再具备全额T+0的赎回优势,同时在经历了2022年的破净潮和2023年上半年的震荡市场后,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流动性要求进一步提高。在此背景下,理财公司创新推出“T+0.5”的赎回模式,旨在灵活满足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如光大理财在1月推出的“T+0.5”的现金管理类产品“阳光碧乐活”系列。

  三是配置策略创新。传统固收类产品波动虽然较小,但收益上限有限,而“固收+”产品若增配权益类或衍生品资产,波动相应也更大。为了在获取稳健收益的基础上,增加产品收益弹性、控制产品波动,平安理财在5月成立了“平安理财灵活策略双债固收类(360天持有)理财产品”,该产品在做好债券稳健收益基本盘的同时,以5%左右的规模投资于收益与权益市场相关、波动却相对稳定的可转债,更贴合追求稳健收益同时有意参与权益市场机会的投资者需求。

  虽然固收类产品仍是目前理财市场的核心支柱,但多元化产品体系的打造已成为行业共识和未来趋势,越来越多的机构加大了对混合类、权益类产品领域的创新力度,旨在建设多元化产品矩阵,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从多元化产品创新来看,各机构从收费模式、投资策略等维度入手创新。

  一是收费模式创新。为进一步让利于投资者,体现普惠属性,多家理财公司推出各类降费让利措施。例如招银理财在5月成立了权益类产品“招银理财招卓价值精选权益类理财计划”,兴银理财在6月成立了混合类产品“兴银理财富利兴成六个月最短持有期1号混合类理财产品”,均采用了在净值小于1的情况下不收取固定管理费的创新举措,在促进资金募集的同时也对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二是投资策略创新。以权益产品为例,由于理财机构还在提升自身的权益投研能力,因此权益类产品多采用被动跟踪指数的投资方式,指数一般也选取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等,资产配置相对同质化。而华夏理财为例在7月份陆续发布了共10款“自创指数”创新型权益类理财产品,该系列产品由华夏理财自主设立指数成分,指数类别分为家具等传统行业,新能源等清洁能源行业,AI算力等高新行业以及微盘成长低波等概念板块。通过不同的指数细化底层投资到不同的行业或不同的概念板块,从而与大盘指数形成差异,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除上述展开的创新措施外,理财行业在创新产品上还有其他发力点。在资产配置方面,增大同业存单投资、新增公募REITs投资,如光大理财发行的“阳光红基础设施公募REITs优选1号”;在区域经济方面,发行专注于某一区域的理财产品,如青银理财发行的专注于胶东五市的“青银理财璀璨人生成就系列人民币个人理财计划2021年439期(跟踪胶东五市指数)”等。总体来看,各机构针对行业存在的现象,积极探索新路径,优化固收类产品结构,发行创新产品,有望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

  从固收类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持仓情况来看,一是2023年上半年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仍以固收类资产为主、货币市场类资产为重要补充,并发展多元化产品,配置包括权益、基金、QDII、衍生品在内的多类资产。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投向固收类资产穿透后的规模占比为63.16%,遥遥领先于其他类型资产。

  二是理财产品大类资产配置风格依旧稳健,流动性资产配置占比突出,固收类及货币类资产穿透后配置比例合计达九成以上。反映了机构在经历了2022年的“破净”潮、2023年上半年债市震荡上行、股市震荡调整的大环境下,配置风格延续了对流动性资产的重视。

  三是多元化投资基调不变,顺市场行情调整比例。银行理财虽以稳健型资产为主,但也积极布局权益类、基金类等资产,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前述两项资产穿透后配置比例分别为1.91%和3.81%,其中,基金类资产配置比例较上季度末略有上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较上季度末略有下降,说明理财产品在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路径上,根据市场行情对资产配置比例进行微调,以期在市场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综上,银行理财仍以固收类、货币类稳健型资产作为主要配置,但探索权益类等多元化资产的基调不变,并顺应市场行情积极调整。鉴于固收类资产配置占比较高,本章节以下部分主要展开固收类产品的资产配置分析。

  随着2023年上半年债市走牛,固收类产品整体收益表现有所回温,同时受权益市场震荡调整影响,“固收+”类产品表现略弱于纯固收产品。各机构在经历了去年底的“赎回潮”后,资产配置风格更趋稳健。本节将结合最新持仓数据[3]分析综合表现靠前的理财公司的资产配置特点和收益表现[4]。整体上来看,两类产品的资产配置风格存在一定差异,纯固收产品的底层配置相对更为稳健,货币市场工具的配置比例相对较高,基金的配置比例也相对较低。两类产品中:纯固收类产品主要考虑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固收类资产打底,配置了近三成的货币市场工具,以上两类资产配置比例接近100%。“固收+”类产品配置了九成左右的固收类资产和货币市场工具的基础上,选择8%左右的基金和权益类资产参与多市场交易,增厚产品收益。

  2023年以来,市场逐渐回暖,且上半年债市走牛,以债券资产为主的纯固收类产品也交出了一份比较漂亮的“成绩单”,九成以上的产品取得了正收益,波动率也处于较低水平,整体运行风格稳健。收益表现靠前的10家机构中,全国性理财公司和区域性理财公司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其中苏银理财和南银理财等区域性理财公司产品收益与风险分布更为集中,分别主要在4.00%-6.00%,0.00%-1.00%之间,或因区域行理财公司产品配置策略相对稳定,因此产品整体运作风格相似。而华夏理财、中邮理财等全国性理财公司产品表现更为分散,体现出其注重多元化投资,为产品打造差异化投资策略。

  具体来看,在相对集中的中等收益区间中,建信理财、农银理财和苏银理财的波动率在对标机构中处于较低水平,体现了相对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在较高的收益区间中,华夏理财、中邮理财和徽银理财的高收益产品较多,同时波动率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机构的主动投研能力,积极运用动态交易策略以获取超额收益。

  各机构[5]在资产配置情况上也体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广银理财、中邮理财和杭银理财倾向于主动投资,直接投资比例都在85%以上,将大部分资金投向利率债和信用债等固收类资产以获取相对稳健的息票收益和资本利得,有效降低中间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同时通过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和同业存单等货币市场类工具以降低底层资产的风险性。而华夏理财、苏银理财、徽银理财和渝农商理财被动投资比例相对较高,在50%以上,更多选择通过资管产品进行间接投资来获取多市场收益,实现专业管理,降低投资风险。

  配置风格方面,渝农商理财、杭银理财、苏银理财、南银理财[6]资产配置较为集中,持有接近满仓的固收类资产。徽银理财、中邮理财和华夏理财资产配置更为多元化,以固收资产和货币市场工具打底,同时配置一定比例的基金来增厚收益,丰富资产类型,拓宽投资边界,受配置策略影响,其收益和风险均相对较高,体现出了较强的投研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以收益表现处于前列的徽银理财为例,其配置了基金类资产的产品波动率大多在0.30%-0.50%之间,处于较高水平,同时收益大多处于4.00%-6.00%之间,体现出其优秀的收益和风险平衡能力。

  前十持仓方面,渝农商理财和徽银理财的前十持仓集中度相对较高,在70%以上,主要由于大类持仓配置资管计划的比例也较高,都在50%以上。

  具体看前十持仓风格具有特色的机构:徽银理财主要以配置资管产品为主,多为创金合信、华润信托等头部资管公司的资管计划,较少直接参与债券、基金和股票市场投资。渝农商理财同样偏好资管产品,主要为国泰君安(601211)、中金公司等头部机构资管产品,同时配置了一定比例的非标债权。杭银理财主动投资比例较高且以固收类资产为主,前十持仓主要配置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债,有较多的城投债,如“22南京浦口PPN001”“23富阳城投03”,引导资金服务区域实体经济发展。华夏理财前十持仓中配置了较多的现金及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工具,其次是非标债权和企业债。中邮理财前十持仓较为偏好金融债和企业债,其中资产配置较多的“21浙商银行永续债”“20信达二级资本债01”和“20东方资本债01”票面利率都在4%左右,对产品收益起到了一定的拉升作用。

  2023年以来,受权益市场震荡影响,“固收+”类产品整体收益略低于纯固收类产品,波动率也相对较高。但也有部分机构把握住了投资机会,该类产品收益表现不俗。收益表现靠前的前11家机构中,全国性理财公司和区域性理财公司表现出了与纯固收类产品相似的特征:杭银理财、渝农商理财等区域型理财公司收益与风险分布相对集中,收益大多分布在4%-6%之间,波动率也都控制在0.60%以下,体现出其产品整体配置风格相似,因此收益和风险表现分化不明显。而招银理财、兴银理财等全国性理财公司表现更为离散,或因全国性理财公司的资金实力更强,也有着更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可以支持其探索更多样化的资产配置方案。

  但具体来看,“固收+”类产品的收益与风险分布和纯固收类产品体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各机构收益表现分化较为明显。渤银理财、渝农商理财和杭银理财等机构在获取高收益的同时维持了相对较低的波动水平,但部分产品收益欠佳且波动水平相对较高。

  从各机构[7]的资产配置情况上来看,杭银理财、恒丰理财和南银理财的直接投资比例达到了80%以上,使用固收类资产打底,同时配置部分基金和权益类资产以增厚收益。而华夏理财、徽银理财和渝农商理财主要通过资管产品进行间接投资,比例超50%,借助投研能力更强的券商和基金公司来获取更多市场的投资机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收益波动。值得注意的是,兴银理财委外投资的比例在20%左右,通过此方式来丰富配置策略。

  配置风格方面,恒丰理财和南银理财的资产配置相对集中,固收类资产占比均达到了95%以上,不同的是南银理财配置了2%左右的基金和权益类资产,该机构部分波动率稍高的产品或是受此影响。招银理财、杭银理财、中邮理财、渝农商理财、兴银理财和华夏理财偏向多资产配置,以固收类+货币市场工具打底,叠加少量基金、权益类资产以获取更高收益。但从收益上来看,借助间接投资的华夏理财和渝农商理财收益相对较好,而兴银理财、招银理财等其他机构收益相对欠佳,由此可见各理财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仍需提升。徽银理财的基金类资产占比较高,达14.16%,或是其部分产品收益表现突出的原因。

  前十持仓方面,渝农商理财和徽银理财的前十持仓集中度相对较高,在80%以上,主要由于其大类资产配置中资管计划的比例也较高,都在50%以上。

  具体看前十持仓风格具有特色的机构:徽银理财主要配置资管产品和基金,来自于创金合信、华润信托等头部资管公司,如“创金合信荟聚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私募基金)、“华润信托·润徽11号单一资金信托合同”(资管计划)等。渝农商理财同样偏好资管产品,同时前十持仓中也配置了一定比例的现金及银行存款。招银理财前十持仓较为偏好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和政策性银行债,此外还配置了一定量的现金及银行存款,较为注重资产的安全性。杭银理财以配置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债为主,地域特色明显,如“22富阳城投01”“20定城02”等,优先股的投资也具有区域特点,投资了较多的“苏银优1”。兴银理财以配置债券和现金及银行存款为主,前十持仓中大额存单占比处于较高水平,公募基金也多属于债券型,体现出较为谨慎的配置风格。

  由于理财公司主要在固收市场发力,资产配置也以固收类资产为主,因此本节主要就固收类产品展开分析。本文尝试从产品收益获取能力、波动控制能力、回撤控制能力、投资体验感、择时配置能力、市场关联表现、持仓特色等各个方面出发,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优选历史表现相对出色的理财产品,以短期(6个月及以下)最短持有期产品为例,探索现阶段理财公司该类优秀产品特征。

  具体的,我们将从收益获取能力、波动控制能力、回撤控制能力、投资体验感、择时配置能力等5个维度出发依次对产品进行层层筛选,每次筛选将保留市场表现在前50%的理财产品。筛选结果来看,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市场波动加剧的形势下,仍有部分产品上半年收益获取能力较强、表现稳定,展现出了较强的收益获取能力和市场风险控制能力。

  2023上半年,对比债市综合表现,银行理财市场存续的短持有期纯固收理财产品表现稳健。上半年表现方面,短持有期纯固收产品整体收益表现弱于整体债市表现,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纯固收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主要投资资产除债券外还包含货币市场工具及非标资产,随着政策由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化,2023年国内市场流动性仍保持充裕,宽松的流动性助推债市行情走高,而以同业存单为主的货币市场工具利率处于低位,纯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在其拖累下表现欠佳。历史收益表现方面,短持有期纯固收理财产品在2022年两波债市下跌行情环境中均维持了相对较高的收益水平。整体来看,短持有期纯固收理财产品整体波动小于债市波动,能够在不同市场环境中保持较为平稳的收益,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投资体验,但收益空间较小。因此,该类理财产品适宜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收益预期不高且追求一定流动性的投资者。

  经过层层筛选后,共筛选出16款综合表现相对优异的短持有期纯固收理财产品,这些产品主要来自信银理财和广银理财等理财公司[9]。在取得优异表现的产品内,信银理财主要为“安盈象”和“固盈象”系列产品,广银理财主要为“幸福添利”系列产品。对比其综合表现,相较于未经筛选的短持有期纯固收理财产品,优选产品在多时点均展现出了相对较强的收益获取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收益表现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具有相对较好的投资体验感。

  2022年上半年,对比债市整体表现,“固收+”短持有期理财产品表现不尽如人意。上半年债券市场走牛,股市呈现震荡行情,固收+短持有期产品上半年整体收益率达1.79%,略优于纯固收短持有期产品。

  经过筛选后,共筛选出43款收益表现相对优异的固收+短持有期理财产品,这些产品主要来自光大理财、中银理财、浦银理财和宁银理财等理财公司[10]。在取得优异表现的产品内,光大理财主要为“阳光金增利稳健”系列产品,中银理财主要为“稳富”系列产品,浦银理财主要为“半年鑫”系列产品,宁银理财主要为“宁欣”系列产品。

  2023年上半年,理财产品整体稳健运行,受债市走牛、股市震荡影响,纯固收产品整体表现略优于固收+产品,也优于混合类、权益类产品。此外,经历过2022年的两波大面积“破净潮”后,理财公司采取了加大优化固收产品结构、创新产品研发、实施阶段性“降费让利”、增加底层资产流动性、加大现金管理类产品布局、拓展投资策略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满足投资者需求。展望2023年下半年理财市场,一是,银行理财业整体规模稳中向上;二是,固收类产品仍将起到支撑作用;三是,权益类资产将迎来投资机会;四是,产品体系和精准服务助力机构展业。

  第一,银行理财业整体规模稳中向上。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业客群继续保持增长态势KB体育首页注册,行业整体情况向好。随着国内整体经济复苏发展,投资者避险情绪将逐渐消退,由现金逐渐释放出可投资金额。理财公司也通过降费让利、策略创新等多项措施稳固客群,理财产品新发数量较2022年有显著提升,取得阶段性增长。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步配套完善、5年间市场的不断磨砺,理财公司已成为银行理财业的中流砥柱,未来有望推动银行理财业稳中向上发展。

  第二,固收类产品仍将起到支撑作用。自去年同期以来,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固收类产品的新发产品数量和存续规模均占比90%以上,且今年以来的两个季度均呈现略微上涨的趋势。一方面是今年上半年股市震荡、债市回暖凸显了固收类产品的投资性价比,另一方面在过去几年间国内外经济宏观环境变化多端,投资者追求稳健收益的态度明晰。总体来看,波动较小、收益更稳定的固收类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仍会是行业主流,理财公司经过多年耕耘,在固收投资领域的投资理念、风险控制等方面较为成熟,也为投资者带来了回报,未来仍可通过固收类产品做大规模,对行业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第三,权益类资产投资迎来新机会。一方面2023年二季度末,股市估值整体处于相对低位,配置价值逐渐凸显;同时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全面实施、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等利好政策推出,在政策层面支持权益市场发展,预计2023年下半年将开启阶段性牛市,部分理财公司的参与了权益投资的优势短持有期“固收+”产品、混合类产品和权益类产品或能迎来新一轮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理财公司已着手权益类项目创新,通过“创收才收费”的方式吸引客群,激励理财经理取得更好的投资业绩,通过“自创指数”的方式打造差异化产品,精准匹配客户需求,增加权益类资产投资吸引力和选择面,拓宽理财业客户画像。

  第四,产品体系和精准服务助力机构展业。出身于银行体系的理财公司,面临着资管市场多样化竞争和银行客群偏好固收类产品的矛盾,搭建完善的产品体系有助于机构匹配不同的客户需求。随着“理财”观念普及,投资者差异化需求逐渐显现,不同年龄层的客群展现出不同的风险偏好;不同资金运用需求的客群展现出不同的流动性、期限偏好等。理财机构应进一步细分产品,根据不同的风险、期限、投资类型搭建完善的产品体系,并进一步开发创新产品挖掘新的路径,从而精准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促进客户画像丰富,推动行业多元化发展。

  综上,我们认为理财市场整体将继续健康发展,呈现稳中向上的态势,随着避险情绪释放,理财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提升。在此之中,固收类产品仍会是市场主流,混合类、权益类产品也有望迎来新的投资机会。理财机构应该搭建丰富的产品体系,通过创新构建多元化产品格局,推进理财业进一步发展。

  [2]产品观察范围为理财公司(不含合资)在2023年上半年存续的面向个人的公募人民币净值型固收类理财产品,每款产品的收益、回撤和波动数据均为2023年6月末最新数据。

  [3]本节持仓分析以2023年二季度持仓情况为准,部分机构目前仍未披露。

  [4]本节分析中收益率指标均采用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最新一条平均近6月年化收益率。

  [6]苏银理财、南银理财持仓报告中,资产分类仅分为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四种,故固收类资产占比达到100%。KB体育入口KB体育入口KB体育入口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2023 KB体育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冀ICP备2021028800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