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热线

13988889999
手机:13988889999
电话:0898-66889888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
邮箱:admin@jinhanw.com

KB体育入口老药新用或对所有癌症类型中15%的患者有效 等10条快讯

KB体育入口老药新用或对所有癌症类型中15%的患者有效 等10条快讯

2023-07-18 03:31:12

  再度递交临床申请并获受理。此前,该药物获批开展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试验。作为心血管代谢专科龙头,信立泰已有多个新药取得成果,在创新转型的路上已进入加速期。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由21个氨基酸肽组成的家族,目前发现有ET-1、ET-2、ET-3等,其中ET-1是至今发现的最强效的缩血管物质,因此ET-1及其受体ETA作为病原因素和诱发因子在心血管疾病中被广泛研究。

  SAL0120片是信立泰自主研发的小分子ETA受体拮抗剂。通过选择性拮抗ETA受体,在现有用药基础上达到进一步降低血压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尚无以原发性高血压为适应症的ETA受体拮抗剂上市销售,若能研发成功并获批上市,将有望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提供全新机制的降压药物。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1年7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推算认为,国内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约为3.3亿人,其中高血压2.45亿,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力衰竭890万。

  作为中国传统心血管用药龙头企业,2000年信立泰药业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泰嘉)抢先在原研赛诺菲上市前获批,享有八年保护期,院内销售额一度接近30亿元。后随着国家集采的中标和执行,包括氢氯吡格雷片在内,多个用于高血压、抗血栓、降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药物销售额接连下滑。

  而在2022年,信立泰实现营业收入34.82亿元,同比增长13.85%;净利润6.37亿元,同比增长19.34%。可见,信立泰业绩已逐渐走出集采低谷期,由仿到创的转型也迎来成果验证期。

  在高血压领域,2012年,信立泰从艾力斯引进高血压1.1类新药药品阿利沙坦酯,2013年,阿利沙坦酯获批上市(商品名:信立坦),近年来院内销售额峰值为7.2亿元。随后信立泰围绕信立坦,布局ARNI类1类药物沙库巴曲阿利沙坦钙片(S086)、首个国产ARB/CCB类2类复方制剂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片(SAL0107)、ARB/利尿剂类2类复方制剂阿利沙坦酯吲达帕胺缓释片(SAL0108)等药物。

  其中,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片和沙库巴曲阿利沙坦钙片均已提交上市申请,在审评审批中;阿利沙坦酯吲达帕胺缓释片也已步入III期临床,预计2023年提交NDA申请。

  此外,沙库巴曲阿利沙坦钙片在慢性心衰适应症上,也已推进至临床3期。(来源:药融云)

  6月12日,港股上市公司嘉和生物宣布其PD-1产品杰诺单抗(GB226)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新药上市申请未获批准。该药也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申请被拒绝的PD-1新药。这不仅说明PTCL各亚型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部分亚型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致使目前全球尚未有PD-1产品被批准用于PTCL的治疗。也意味着我国创新药已经逐步进入“精选优质创新”时代。

  PD-1被誉为抗癌神药,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约387.64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一片红海。在中国,据IQVIA数据,截至2023年3月底,国内已有16个PD-(L)1产品获批上市,其中有10款PD-1单抗(8款国产,2款进口)。竞争呈现白热化,内卷严重。而在国际市场,O药和K药之争从未间断,持续占据市场高地。而国产PD-(L)1抗体在2022年只占据全球市场3%-4%的份额。

  一方面是不断抬高的审批门槛,一方面是不断加剧的市场内卷,国产PD-1的下一步,该如何走?

  进口PD-1药物Opdivo(O药)和Keytruda(K药)在2021年仍然占据全球检查点抑制剂市场份额的80%,2022年上半年这两家进口品牌的市场销售情况依然不俗。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销售额高达100.61亿美元,同比增长30%。Opdivo(纳武利尤单抗)实现销售额达到39.86亿美元,增长态势持续。不过随着国产药的陆续获批,进口药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开始逐年下降。

  本土PD-1企业的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因获批时间较早,有“PD-1四小龙”之称。

  百济神州在今年2月末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据数据,其替雷利珠单抗(商品名:百泽安)在期内于中国市场实现销售额4.229亿美元,约合28.98亿元人民币,较同期增长66%。2020年替雷利珠单抗的销售额为1.634亿美元,2021年为2.551亿美元,增速约56%。可以看出,近三年百泽安都实现了良性增长。此外,截至2月底,替雷利珠单抗在国内累计获批10项适应症,超过了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

  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目前获批适应症总数达到8个。但恒瑞医药素来都未公布PD-1的销售额,根据insight发布的统计数据可知,卡瑞利珠单抗2020年和2021年销售额均超40亿元。今年4月21日,恒瑞医药发布2022年财报,同样未披露PD-1销售额。不过据业内人士分析,卡瑞利珠单抗的销售额低于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恒瑞医药已将国内PD-1销售金额第一的宝座让给了百济神州。但据IQVIA数据,2022年下半年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和恒瑞医药三家共占超65%的患者份额,恒瑞医药排第三,业内人士猜测其卡瑞利珠单抗贡献的销售额不低。

  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截至今年2月末在国内获批的适应症是6个,是首个上市的国产PD-1单抗。2022年,特瑞普利单抗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收入为7.36亿元,同比增长78.77%。是四小龙中增长幅度最高的。

  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是最先进入医保目录的国产PD-1,也是四小龙中唯一一个实现负增长的PD-1。据其合作伙伴礼来的年报,信迪利单抗(达伯舒)2022年销售额为2.93亿美元,约合2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信迪利单抗2020年的销售额为22.9亿元,2021年约31亿元。2022年较2021年缩水近10亿元。

  PD-1第一梯队的四小龙之争,按照销售额排名,2021年是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和君实生物。2022年,百济神州超过了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君实生物跟随其后。此消彼长,竞争可谓激烈。而在第二梯队的自费产品中,亦有表现亮眼、颇具潜力的,加深了国产PD-1内卷程度。

  康方生物是当前公开PD-1销售数额中增速最高的企业,其PD-1单抗派安普利单抗注射液(安尼可)是与正大天晴共同开发的,2021年8月获批,2022年销售额达到5.58亿元,同比增长164%。此外,康方生物2022年6月获批的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开坦尼)上市首6个月就实现5.46亿元销售额。

  复宏汉霖的斯鲁利单抗(汉斯状)2022年3月获批,今年4月16日,复宏汉霖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更新公告。报告期内,汉斯状实现销售收入约为人民币2.498亿元;其中2023年3月单月的销售额自其商业化以来首次超过人民币1亿元。乐普生物的普特利单抗注射液(普佑恒)去年7月获批,11月启动商业化,2022年年报显示销售额1560万元。

  国产PD-1渐趋白热化的竞争,使得本土企业面对产品保位战时不得不思考更多的解局之道。

  国际市场,K药是全球目前最畅销的一款PD-1单抗,获批的适应症超过30项,覆盖癌种20多个,包括黑色素细胞瘤、非小细胞肺癌、胃癌、食管癌、肾癌、乳腺癌、肝癌等。据默沙东官网,该公司主导开展的Keytruda研究就多达1800多项,涉及“各种癌症和治疗环境”。

  2022年K药强劲增长22%,销售额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09.37亿美元。Evaluate Pharma预测,K药的全球销售额将在2026年达到243.2亿美元,销售峰值或将达到300亿美元左右。这印证了PD-1市场“得适应症者得天下”的论断。O药曾依靠先发优势超过K药,但随着K药适应症的不断获批、上量,O药于2018年开始被K药反超,2022年O药销售收入为82.5亿美元,销售额不足K药的一半。

  如前文所述,目前国产PD-1获批适应症最多的企业是百济神州,10项,其中有9项进入医保;恒瑞医药8项进医保;信达生物6项进医保;君实生物3项进医保。截至今年4月,“PD-1四小龙”中有多项适应症进医保,四小龙以外的其他国内外PD-1获批适应症均未入医保。

  另外,从获批的适应症来看,国内已上市的PD-(L)1产品适应症多集中于肺癌、肝癌、霍奇金病、食管癌、胃癌和泛癌种。膀胱癌、胆管癌、三阴性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几个癌种目前少有药物获批。此外,乳腺癌、直肠癌、宫颈癌等癌种的药物申报正在进行中。

  而伴随着PD-1相继大幅降价进入医保使得价格整体下降,以及适应症和药物的同质化,国产PD-1市场赛道愈发拥挤。出海,成了国产PD-1企业的又一条出路。

  O药于2014年率先在日本上市,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PD-1,目前已在66个国家和地区获批;同年K药在美国上市,成为首个在美国上市的PD-1,目前已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两者最初都是用于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O药和K药于2018年先后进入中国。目前O药在国内获批适应症有7项,K药在国内获批适应症有9项。O药K药的出海,均是专注于未被满足的癌症治疗需求展开的。这给国产PD-1出海以启示。

  恒瑞医药除了在国内多地布局研发中心外,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也布局了研发中心。其卡瑞利珠单抗已授权韩国Crystal Genomics公司在韩国进行开发。在2022年报中,恒瑞医药介绍其首个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癌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已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已与FDA召开了卡瑞利珠单抗的Pre-BLA沟通会,并与战略合作伙伴Elevar公司共同进行阿帕替尼FDA的NDA递交准备工作。

  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已经在全球8个国家或地区递交新药上市申请,申报适应症包括食管鳞癌(ESCC)、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多个重要领域。值得一提的是FDA正在审评替雷利珠单抗用于二线治疗ESCC的新药上市申请。此外,百济神州还将携手诺华尽早推动相关现场核查工作,FDA或将于今年内做出审评决议。这意味着替雷利珠单抗将成为走向国际市场的首款国产PD-1。

  君实生物在今年3月宣布与康联达生技(Rxilient Biotech)联合设立合资公司在泰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9个国家针对其特瑞普利单抗进行联合开发及商业化。此前,君实生物已在北美、中东、北非实现出海。目前其出海国家超过30个。

  信达生物的出海之路颇为不顺。2022年,信达生物瞄准了全球无论中美的大瘤种-非小细胞肺癌,打响国产PD-1出海第一枪,可惜遭到FDA拒绝。理由是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对照组、终点选择等方面存在问题。当年,百济神州和君实生物也遭到了拒绝。

  出海势在必行,本土企业不仅要时刻注意临床格局变化,还要与FDA保持沟通进行临床设计。此外还要考虑创新性、可及性、安全性、工艺改进、适应症选择等方面的问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除了开拓适应症寻求差异化发展、出海打拼外,精准性也是一个突破口。因为生物标志物带来的精准性将在宣导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PD-1/PD-L1药物价值主张时发挥关键作用,且将生物标志物纳入新型PD-1/PD-L1疗法的共同开发中亦至关重要。

  最后,开展联合治疗也是路径之一。如K药与Moderna合作的个性化肿瘤疫苗联用治疗早期黑色素瘤,与ADC联用、与TIGIT抗体联用,及与其他肿瘤药物联用在多个肿瘤领域开展临床研究。恒瑞医药正在拓展其重磅产品PD-1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的联合疗法应用,联合阿帕替尼(“双艾”组合)于2023年1月底获批用于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实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小分子TKI类药物在肝癌领域一线治疗的首次突破。而其PD-L1单抗阿得贝利单抗在今年3月被批准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成为中国首个自研获批ES-SCLC适应症的PD-L1抑制剂。此外还推进了PD-L1/TGFβ双抗(SHR-1701),现已启动了联合治疗非鳞NSCLC、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宫颈癌以及结直肠癌等III期研究。

  总而言之,迎难而上、拥抱变化,不断创新、拓展适应症,比如一个癌种向多癌种推进、后线向前线推进等,提升差异化、精准性及可选择性,此外,借助联合治疗及出海,不断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方为PD-1的解局之道。(来源:贝壳社

  去年11月,三明采购联盟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采购办公室发布《三明采购联盟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中药饮片联合采购文件(ZY-YP2022-1)》,为首次全国中药饮片集采,共纳入21种中药饮片,采购量达5233吨,平均降价29.5%。

  今年6月,全国中成药集采在武汉开标,此次集采由湖北省医保局牵头,涵盖了除湖南、福建以外的30个省市区(兵团),共有63家企业的68个产品中选,中选率约为71.6%,中选品种平均降价幅度为49.36%。

  面对中成药、中药饮片集采大势,中药配方颗粒集采箭在弦上,也将牵动无数企业的神经。中药配方颗粒纳入集采,还有多远?

  试点期:2020年,青海、浙江金华、河南濮阳等地开展中成药集采试点。以金华市的试点为例,在180个中成药中有39个中选,中选率为21.7%。

  湖北联盟:2021年9月,湖北省医保局牵头19个省(区、市)组成联盟开展中成药集采。 湖北联盟集采涉及76个大品种,157家企业的182个产品参与报价,采购规模近100亿元。

  最终,97家企业、111个产品中选,中选率达62%,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中选结果于2022年4月30日起执行,这是中成药的第一批集采联盟。

  湖北牵头19省联盟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的成功开展,标志着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拓展到了中成药领域,为探索中成药的集采模式开启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广东联盟:2021年9月,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广东联盟清开灵等58个药品集团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拟开展清开灵等58个药品联盟地区集团带量采购工作。

  广东联盟中成药集采涉及53个大品种,87.86%的企业参与,86.88%的产品产生报价,最终174家企业361个产品拟中选/备选,独家品种拟中标降幅较小,平均在20%左右;非独家拟中标产品的平均降幅为67.8%。中选结果于2022年12月20日起执行。

  首次集采:2023年,由湖北省医保局牵头,北京、上海、广东等30个省(区、市)组成全国性采购联盟,开展中成药及相关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此次集采是继化学药、生物药、医用耗材的国家集采之后,全国性中成药联盟对中成药开展集中带量采购。近日,湖北公布拟中选结果,63家企业、68个报价代表品中选,中选率达71.6%,中选品种平均降价幅度为49.36%。

  中成药集采相对化药发展时间较短,但整体来看,中成药集采在借鉴了化药的集采经验上又具有中药特色。

  例如,中成药集采是合并通用名采购,将功能主治相近、给药途径相同的药品合并为16个采购组,加大竞争可以促进降价;

  另外,中成药集采将每组产品按照医疗机构需求量大小分为A、B两个竞价组,A组是量大的主流产品,B组是市场覆盖较小的产品,采用大小企业分组竞价的方式,让临床认可度高的产品中选几率更大一些,确保公平合理。

  中药饮片指中药材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中药。 中药饮片包括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原形药材以及经过切制、炮炙的饮片;比如炒白芍、酒白芍、生地黄、熟地黄等。

  2022年11月18日,三明采购联盟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采购办公室发布《三明采购联盟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中药饮片联合采购文件(ZY-YP2022-1)》,本次中药饮片采购包括山东、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4个省份。

  这是首次全国中药饮片联采,共纳入21种中药饮片,采购量达5233吨,平均降价29.5%,最大降幅56.5%,参与的医疗机构达到6000多家。采购量最大的是黄芪,采购839吨,采购量最小的是烫水蛭,仅9.2吨。本次采购总额达7.4亿元,最高限价最大的是烫水蛭3375元/公斤,是单价第二大地龙(540元/公斤)的7倍,是单价最小的蒲公英(47.3元/公斤)的77倍。

  中药饮片能开展联采得益于产业监管加强。众所周知,中药饮片为我国中医药行业的三大支柱之一,但是过去,由于部分中药材的标准落后、中药种植不科学、低价低质的小作坊多和精准监管难度等原因,中药饮片行业存在一些违法生产销售假劣产品等行为,中药饮片质量令人堪忧。2020年2月,国家药监局印发《中药饮片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旨在加强中药饮片产业监管。

  《2021国家中药监管蓝皮书》显示,近年来,中药饮片的原料药材控制、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大幅改进和提高,从2016年到2021年,中药饮片整体合格率已由77.7%上升到98.4%。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加热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颗粒,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中医临床处方调配后,供患者冲服使用。这是中药进行现代化发展迈出的重大一步。

  中药配方颗粒相较于中药饮片来说,服用更方便,也更易存储。例如中药饮片需进行煎煮后才可服用,而中药配方颗粒不需煎煮,只需用开水冲开,温凉适度即可服用。

  目前,中成药已经进行了湖北联盟、广东联盟的联采,和2023年的首次全国集采,并且中药饮片也在14个省份开了联盟采购,相信中药饮片下一步的联采范围将会更广。

  在国家医保控费背景下,从中成药到中药饮片,预计中药集采广度和深度将逐步扩大,相信离中药配方颗粒联采的时间也不远了。

  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中药饮片的基础上加工获得,中药饮片的质量是保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的前提,并且在加工过程中,如何确保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之间实现稳定的质量传递,如何确保中药配方颗粒“批内均一”、“批间稳定”,如何对不同企业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进行量化比较,是未来中药配方颗粒进入联采需要考虑的问题。

  NKGen Biotech公司公布了其NK细胞疗法SNK01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1期临床试验数据。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数据,SNK01在10名中位年龄为79岁的受试者中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相关严重不良事件,也未达到剂量限制性毒性。

  第11周(末次给药后一周)时,70%的受试者CDR-SB评分(分越高意味着患者临床功能越低)保持稳定或有改善,60%的受试者的ADAS-Cog评分(用于评估认知能力)保持稳定或有改善,50%的受试者的MMSE评分(用于评估精神状态)保持稳定或有改善。一名接受最高剂量水平治疗的受试者的MMSE评分(从14分提升至22分)、ADAS-Cog评分(从32分降低到24分)和CDR-SB评分(从10分降低到5.5分)均有显著改善。此外,观察到受试者脑脊液中的生物标志物水平保持稳定或有改善,在停止SNK01治疗3个月后,一些生物标志物出现了反弹。

  第22周(末次给药后3个月)时,8名可评估的受试者中,67%的受试者的CDR-SB评分保持稳定,83%的患者的ADAS-Cog评分和MMSE评分保持稳定或有改善。 (来源:学术经纬)

  新药开发是一项艰巨而耗时耗力的过程,需要经过严格的研究、试验和监管程序。已获批药物已经接受过了这重重考验,从这些药物中寻找新的适应症进行开发或许是一种有力且高效的新药开发途径。

  近期,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团队发现,一种已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抗癌药物ponatinib有望被重新利用,以治疗一类依赖于端粒替代延长(ALT)机制的癌症。这类癌症占所有癌症的15%,在骨肉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等侵袭性肿瘤中尤为普遍KB体育入口。相关研究成果已被整理发表在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类似于“帽子”的保护性结构。每当细胞分裂时,所有的遗传信息都需要复制一遍,但由于DNA复制中存在的缺陷,DNA每复制一次,端粒就会磨损和缩短一截。当端粒磨损殆尽时,它就会向细胞发出信号,表示编码DNA处于风险之中,是时候让细胞死亡了。

  大多数癌细胞能够通过激活端粒酶来延长端粒的长度,这样细胞就能够无限复制而不会因端粒耗尽触发“死亡警报”。不过,还有大约15%的癌症通过替代途径来延长它们的端粒,这种机制被称为端粒替代延长。截至目前,还没有针对这一机制的靶向疗法获批,并且许多依赖此机制的癌症(如骨肉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侵袭性很强,通常还会对化疗耐药,因此,此类患者迫切需要新的针对性的疗法以满足他们的治疗需求。

  为了找到依赖ALT机制的癌症的弱点并加速针对性新药开发的过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者们首先通过细胞试验进行了高通量抗癌化合物的筛选。结果发现,一种原本被用于治疗白血病的多靶点抑制剂ponatinib能够抑制ALT相关的端粒合成,有效杀死依赖于ALT机制的癌细胞。

  随后,研究者们在骨肉瘤和脂肪肉瘤细胞中对ponatinib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药物会导致DNA损伤、端粒功能失调,并使细胞走向衰老(细胞停止分裂)。值得注意的是,仅用药18-20小时后,这些细胞中的端粒合成就下降了。

  为了探究ponatinib的作用是否能在生物体上复现,研究者们进一步在移植了人类骨癌细胞的小鼠模型中进行了实验。结果令人喜出望外,ponatinib不仅使小鼠体内的肿瘤缩小了,还没有出现癌症治疗中常见的副作用——体重减轻。此外,与没有接受治疗的小鼠相比,接受ponatinib治疗的小鼠的ALT癌症相关生物标志物也有所下降,这表明该药物在抑制ALT癌症生长方面是有效的。

  在该研究中,研究者们初步探索了ponatinib在依赖ALT机制的癌症中发挥作用的具体途径,发现ponatinib能够通过抑制ABL1-JNK-JUN信号传导回路调控ALT。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ponatinib与其他抗癌药物(如DNA合成抑制剂triciribine和ATM抑制剂KU-60019)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其中,ponatinib联用triciribine已被证明对杀伤ALT细胞非常有效。

  该研究的负责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Maya Jeitany博士表示,这项研究证明了已获批药物ponatinib具有抑制依赖于ALT机制的癌细胞生长的巨大潜力,有望为此类癌症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即对已获批药物的再利用。

  期待研究人员们后续能够进一步挖掘该药物的潜力,并加速推进相关临床试验的开展,为那些目前缺乏有效治疗选择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来源:药明康德 )

  回望过去一年,在艰难的大环境下,细胞疗法赛道也未能独善其身。先驱者的倒下令人唏嘘,裁员潮和管线削减的不安萦绕在业内人士心间。尽管如此,该领域仍不时有突破性的好消息激励着人心。例如,2022年吉利德的Yescarta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后疫情时代,细胞疗法正在从寒冬中慢慢回暖。2023已过半,我们挑选了今年上半年该领域发生的十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为大家展示2023H1全球细胞疗法领域动态,以供参考。

  六、同种异体γδ T细胞疗法治白血病100%完全缓解,IN8bio股价暴涨近200%

  但化验检查的结果,未必能当天就出得来。如果第二天要找医生,看结果、开药,就只能重新挂号,去医院复诊需要重新挂号缴费。有市民觉得不合理,也有医务工作者认为有必要如何在就诊秩序和方便患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记者咨询北京多家三甲医院了解到,目前医院挂号单上都标注有“限当次当日有效”的字样,提醒患者当日完成就诊。而挂号诊病当次当日有效,并非某一家医院的自行规定和个别现象。

  北京某三甲医院门诊医务人员告诉记者,医院现在都是信息化管理,患者的信息都记录在系统内,挂号相当于把患者的信息从系统中为医生打开。医务人员表示:“原则上来说,这个号就是当天的,第二天电脑上就没有患者的信息了。挂号了电脑上才显示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最基本的信息。”

  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专家进一步解释,电脑上的信息是医生了解患者的直接来源,如果过了当日不挂号,系统无法显示患者信息,也就做不了任何操作。日常工作中,如果患者拿着片子找来,不进行诊断、治疗和开药等操作,能看就看了。专家表示:“按道理应该挂号。假如X光片短期能做出来,我们肯定等着当天就诊完。但是有的核磁一约几周,不可能几周出来了不挂号再来看。只要系统允许的情况下都给看,系统里没有患者的名字,都得挂号,常规是这样。”

  目前,在门诊量暴涨的各大医院,CT等检查结果可能需要等四五个小时,核磁共振、内镜等更是很难在当天安排检查。患 者在拿到检查结果需要复诊时,往往需要再次缴费挂号。

  记者搜索发现,为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就医体验,减轻看病负担,目前多地医院已开始实行三日内复诊免挂号费政策。以山东为例,青岛、淄博、济宁等多地已在全市或部分公立医院实行类似就医惠民政策。青岛市民陈先生在首次挂号初步诊断完,按照医生的要求第二天再来做检查,于是便在挂号机上零元取了复诊号。陈先生说:“从(初次)挂号后,就可以不花一分钱找大夫把结果看完,确实能给老百姓很大的优惠。”

  淄博市中心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刘滟表示,最初,多次挂号是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现在一次挂号复诊三日内免费的政策,大家都很欢迎。刘滟说:“我们医院从2021年7月开始,实施一次挂号复诊三日内免费。对就医流程实施信息化的流程再造,实行了大型设备的精准预约,同时对CT核磁和超声实行日清制,只要当天预约上的患者,必须当天出结果。2021年7月份实行当年,有5000多人受益,共优惠了3.9万多元。2022年,有8900多人受益,优惠了6.9万元。2023年上半年有4000多人受益,优惠了3.3万元。”

  三日内复诊病人挂号免费的政策在重庆西南医院已经实施多年,西南医院医疗办公室主任黄小龙介绍:“我们医院云贵川的外地病人的比例比较高,院里边考虑让患者实现便捷、高效的诊疗,我们把整个复诊挂号政策进行了调整。凡是在我们医院挂号做诊疗的患者,结果报告出来以后,三天之内都可以凭借报告去窗口或自助机上进行免费的复诊挂号。”

  其实,复诊时挂号要不要缴费?站在患者一方,当天拿不到检查报告,不仅之后要再往医院跑,还要再掏一笔挂号费;而对医院来说,挂号不仅是规范诊疗流程的重要环节,也是为了能给患者顺利就诊、开药。

  不过在医院我们也会看到,在医生按顺序接诊的间隙,如果未挂号的复诊患者见缝插针推门进去递送检查报告,偶尔也会产生纠纷。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丛虎表示:“我觉得就是改变管理和创新的问题。在医生的诊疗系统和挂号系统,这两个系统完全可以对接建立统一的通道。(患者)复诊一般顶多在一个星期之内,以一个星期为单位去配置复诊号,靠信息技术、数字治理并不难,关键就是公立医院愿不愿意稍微调整系统,建立信息完全互通互享的通道。”

  王丛虎认为,在医院营收可负担的范围内,各地方可尝试复制已实行相关政策的医院的做法。(来源:法制网)

  暑假来临,又到了学生配镜的高峰期。不过近年来,动辄数千元的配镜花销让家长们把近视和牙齿正畸、打生长激素一同列入了养娃“败家三件套”。

  在眼镜界曾流传着这样一句线元卖给你是讲行情。”虽是吐槽之语,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眼镜市场的“水有多深”。一副动辄上千的眼镜,成本究竟是多少?谁在赚取“暴利”?

  “镜架当时选的是店里最贵的纯钛镜架,标价六百多元,镜片选的是1.74折射率的,标价两千多元,最后店家打了个六五折,总共花费两千元。”

  在北京市西城区工作的小倪一直被高额的配镜费用困扰,由于近视度数较高,她每次都选择1.74折射率的镜片,一次配镜费至少在一两千元,按照三年换一副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动辄四位数的花销也让她觉得自己可能是被“坑”了。

  “下次要去潘家园配眼镜了,起码比路边的眼镜店要便宜。”小倪表示。她口中的“潘家园”,是指潘家园地铁站附近的北京眼镜城,聚集了一大批眼镜卖家。资料显示,这里曾是中国最早的眼镜专业批发市场。

  在北京眼镜城的外面,记者遇到了正发放小卡片的吕强(化名),他向记者热情地介绍起了配眼镜的价格。

  当记者提到“在其他眼镜店,一个钛合金的镜架要价三四百元”时,他连说,买贵了,“我们是做批发的,在我们店里,钛合金的眼镜架只需要50元,纯钛的眼镜架,贵的才128元。”

  在北京眼镜城走访多家店铺后,记者发现,如果不追求品牌,一百多元可以买到纯钛眼镜架,但若涉及品牌,价格会“水涨船高”。

  王兰(化名)就在北京眼镜城经营一家店铺。她告诉记者,“店里150元的纯钛镜架,配镜片的线元,但如果是品牌,比如川久保玲,需要280元。”

  她还补充道,“大品牌会存在品牌溢价,进货价本就偏贵。如果追求性价比,普通的纯钛镜架就可以。”

  普通眼镜门店内动辄几百元的镜架,在北京眼镜城能便宜上百元,这也让不少人感叹,“千万不要随便进一家眼镜店,要不配完就后悔。”

  让人们感受到高溢价的,还有五花八门的镜片。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相比用材质区分的镜架,镜片的‘水更深’。”

  一般来说,眼镜店会用1.56、1.60、1.67、1.74等不同的折射率来划分价位。度数越高,适合的折射率越高,价格亦会攀升。另外,不同品牌、同一品牌的不同系列,售价也会有所不同。其中,进口镜片中比较知名的有蔡司、依视路等,国产镜片的代表则为明月、万新等。

  在吕强工作的眼镜店,一叠叠手册里标记着品牌各个系列的价格。他拿起蔡司的价格手册,向记者介绍起了智锐系列。记者注意到,1.6的智锐青春亚洲版数码型镜片(DP),建议零售价为2980元。“在我们这,可以打三折。”吕强讲道,算下来价格不到1千元。

  为抑制孩子近视的发展,在西城区工作的张成曾听从医生的建议,为孩子配了依视路的星趣控镜片。“当时医院报价近4千元,后来去了磁器口的一家眼镜店铺,最终花了1600元。”

  谈及星趣控,吕强的老板打开了话匣子,“整个眼镜城没有低于1550元的,我们这可以给到1460元。”

  整体来看,相较其他区域的眼镜门店,北京眼镜城的价格明显偏低。同样的配置,价格甚至能减少一半以上。而在北京眼镜城内KB体育入口,由于各家给的折扣不同,价格也能相差几十元乃至上百元。

  另外,从消费者反馈看,不只是北京,各地的眼镜店价格普遍相差较大。为了避免被坑,很多人甚至会在网上先问价,先听取经验人士的意见。

  面对随意谈定的价格,很多人疑惑,手里这副花了上千元的眼镜,成本到底有多少?有多少钱是被商家赚去了?

  当记者询问眼镜的进货价时,吕强称,“50元的钛合金镜架,进货价是40元。”但对于镜片的进货价格,他只表示,进货价越高,卖得越贵。

  明月眼镜作为“中国镜片第一股”,曾在招股书中披露,2020年,每片镜片的成本为6.77元,每副成镜的成本为60.33元。小小的镜片也带来了高额利润,2022年,明月眼镜镜片业务的毛利率达60.04%。

  博士眼镜是国内专业从事眼镜零售的连锁龙头企业,同样有着令人艳羡的毛利率。其曾披露过2016年的价格数据,当时镜架的采购单价为89.06元,而同期的销售价格达506.88元;每片镜片的采购单价仅28.82元,同期售价则是281.75元,售价是成本的近10倍。

  看到这组数据,你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暴利”的字眼。但如果再看博士眼镜的净利润,就会发现,相比上游供应商,眼镜零售商的日子并不是那么好过。

  财报显示,博士眼镜的销售费用居高不下。其中,工资、社保和房租、物业、水电费占据大头。

  这也是很多眼镜店面临的压力。每个店面都需要配备销售人员和验光师,为了提高购买频率,还需要选址在相对繁华地段,房租自然较高。

  吕强的同事也告诉记者,“我们卖得便宜,是因为走批发渠道。普通眼镜门店一天可能就只配三五副眼镜,如果不卖得贵些,就无法支撑下去。”

  一系列成本下,也导致眼镜门店为维持运营、保证利润,在镜架和镜片上定价较高,最后的结果就是由消费者买单。

  面对眼镜门店肆意定价,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看来,消费者想要避免被“坑”,首先要选择正规的眼镜店进行配镜,并且要查看该店的资质证书和信誉度等相关信息。

  “其次,在选择镜片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品牌和质量等级,不要盲目追求高价或进口产品。”江瀚提到,“最后,在购买之前,可以事先了解一下市场价格和相关配镜知识,以便更好地判断商家的价格是否合理。”

  但仅靠消费者自己注意识别、防范明显不够。如何使眼镜价格相对规范化和透明化,撕掉外人眼中的“暴利”标签,在江瀚看来,还可以通过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等措施来解决。

  此前,针对眼镜行业的“暴利”,曾有业内人士直言,一方面是因为行业巨头拥有很高定价权,另一方面则是产业链过长带来的低效。

  而面对各个环节层层加价、销售成本居高不下,在业内人士看来,打破巨头对供应链的把持、缩短交易环节、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或才是国内眼镜行业发展的未来。(来源:中新社)

  9|CDE公开征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中药新药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为推动构建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引导申请人按照“三结合”注册审评证据体系研发符合中医药治疗优势和特点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的中药新药,药审中心起草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中药新药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经中心内部讨论并组织学术界专家研讨,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现在中心网站予以公示,以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时限为自发布之日起1个月。 (来源:CDE官网)

  新华社7月15日报道,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14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工作的通知》,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2023年医保基金飞行检查。

  通知明确,2023年将选定医学影像检查、临床检验、康复三个领域作为检查重点。检查范围为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医保基金使用和管理情况,必要时可追溯检查以前年度或延伸检查至2023年度。

  其中,由国家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从各省范围内选择医保基金用量较大的城市(一般为地级市)作为被检城市,直辖市直接作为被检城市;由飞行检查组从被检城市医保基金支付排名靠前的定点医药机构中现场抽取2家医院和1家药店,连同市级医保经办机构共同作为被检单位。也可根据举报线索KB体育入口、智能监控疑点等直接确定被检单位。

  根据通知,针对定点医疗机构的飞行检查主要包括医保内控管理情况,财务管理情况,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执行情况等;针对定点零售药店的检查,包括将医保基金不予支付的药品或其他商品串换成医保药品,空刷、盗刷医保凭证,伪造、变造医保药品“进、销、存”票据和账目等;针对医保经办机构的检查,包括与医疗机构费用审核和结算支付情况,对门诊慢特病待遇认定、定点医疗机构准入、第三方责任医保基金不予支付、异地就医结算费用等审核情况。

  此次飞行检查采取“省份交叉互检”模式,通过抽签方式确定参检和被检省份。飞行检查实行组长负责制,并计划在2023年8月至12月期间实现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检查。(来源:新华社)KB体育首页注册KB体育首页注册KB体育首页注册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2023 KB体育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ICP备案编:冀ICP备2021028800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