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热线

13988889999
手机:13988889999
电话:0898-66889888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
邮箱:admin@jinhanw.com

KB体育入口国能日新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4-11 22:48:12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中的“软件开发(I651)”和“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I655)”

  公司主要服务于新能源信息化领域,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在新能源领域的融合应用。

  我国可再生能源进入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阶段,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到1.25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风电新增3763万千瓦,同比降低21%;光伏发电新增8741万千瓦,同比增长60.3%。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2.1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较2021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风电3.65亿千瓦、光伏发电3.93亿千瓦。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达到1.19万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加20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占全社会用电量13.8%,接近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到,锚定到2030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将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预计2023年新能源装机量或出现明显增长:光伏电站方面,自2022年11月底以来,硅料价格基于供需关系的变化已经出现一定幅度回落,这将利好2023年光伏电站尤其是集中式地面电站的并网建设。风电方面,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的数据,2022年风电吊装量为4,980万千瓦,2022年已并网规模3,763万千瓦,再叠加部分2021年已招标的装机需求在2022年内并未并网,或将递延至2023年,2023年风电新增装机量较2022年也将实现较快增长。根据中电联预计,2023年底风电和光伏并网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4.3亿千瓦、和4.9亿千瓦,据此测算,2023年风电和光伏新增并网装机容量预计分别约60GW和100GW,分别同比增长约62%和16%。

  2020年下半年国家“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目标的提出给国内新能源产业注入强大动力,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持续增长,新能源电力由于其具有的随机性、波动性以及间歇性等特点,与传统能源的电力特性具有较大差异,在未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中,为了更好做到新能源的安全高效管理,精确及时地调峰调频至关重要。而伴随新能源逐渐“碎片化”的发展态势,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会向行业“源网荷储”的能源信息管理流程进一步渗透。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22年3月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统筹高比例新能源发展和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加快电力系统数字化升级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迭代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新能源配套的信息化需求显著提升,应用场景日趋多样化,源端方面,因行业规模提升提出了更高的峰频效率要求,从而扩大了发电环节信息化管理的市场需求;网端方面,因电力安全及信创国改的要求,从而要求电网企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进一步提升;荷端方面,因电力市场化的逐渐推进,用户通过微电网或虚拟电厂高效提升用电效率,从而也同步提升了信息化需求。因此,新能源信息化的应用规模将持续扩大,渗透率将继续加深。

  在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信息化的应用领域已逐渐从传统的单一电站管理、设备管理拓展至发电、输电和用电等环节的全流程管理。新能源信息化应用的逐渐加深打破了原先产业内的数据壁垒,这使得有效利用新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成为可能。围绕这些数据,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将形成完整的能源数字化、信息化产业链,从而有利推动产业上、中、下游的联动,建立新能源001258)产业内的大数据生态,促进电力生产、传输和消费全流程效率的提高,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信息化应用环节的增加以及应用对象的转变,类似新能源功率预测等各类信息化服务将成为主要需求,信息化应用将更多地以服务的形式体现。

  为实现“双碳”的宏远目标及逐步完成向现代能源体系的转型,电力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稳步推进,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电力交易市场体系正在逐渐形成。2022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国家市场与省(区、市)/区域市场将联合运行,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自主选择,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需要协调完善我国各地的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以加快现有省级和区域市场的整合。2022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以市场化方式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支持具备条件的现货试点不间断运行,尽快形成长期稳定运行的现货市场。2022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和《电力现货市场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分别对于集中式电力市场模式下的主要市场规则、监管机构对于各类市场成员的监管内容以及监管流程进行明确,这意味着电力现货市场从试点向全国推广再进一步。

  截至到2022年底,首批电力现货试点正相继推进按周、按月、按季度、按年连续结算,第二批电力现货试点已逐步启动模拟试运行。南方区域市场启动调电试结算,省间电力现货交易结算试运行正在进行中。

  公司系服务于新能源行业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十余年深耕于新能源行业的数据应用与开发,致力于成为行业内领先的清洁能源管理专家。

  公司主要面向电力市场主体提供新能源信息化产品及相关服务,产品主要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为核心,以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为辅助,以电力交易、智慧储能、虚拟电厂相关创新产品为延伸和拓展。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已实现覆盖新能源电力管理“源、网、荷、储”的各个环节,实现客户对新能源电力“可看见、可预测、可调控”的管理要求。公司以北京总部为核心,产品及服务覆盖全国各个地区,并在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国家已经成功开拓了新业务,逐步向全球拓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以及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电站装机容量不断提升。伴随着我国新能源市场的快速扩充,风电和光伏电站的大规模并网发电,新能源电力所具有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对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实现新能源电力的有序并网,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电力的消纳能力,减少“弃风弃光”等资源浪费,已成为新能源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并网发电厂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简称“两个细则”)等一系列相关管理政策及技术规范,其中《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设有单独条款规定新能源电站定时向电网调度部门报送功率预测数据,以及新能源电站报送的功率预测结果精度评估规范及应达到的精度指标,对于不符合精度指标要求的情况,则规定了具体的考核条款,因此功率预测精度和数据服务质量将对电站的运营与盈利情况产生直接影响。另外,随着新能源电站并网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区能源监管机构、电网公司及电力研究院等通过持续更新发布“两个细则”、功率预测系统技术功能规范标准文件等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的方式,对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精度、功率预测时长和功率预测数据类别等方面持续断提出更多和更高要求,这使得新能源电站发电功率预测系统的功能更加复杂,对于预测精度的考核也日趋严格,市场对于功率预测服务厂商在预测系统功能,预测精度和技术服务及时性等方面的持续提升也有着迫切的需求。

  2)服务流程介绍:公司的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以向多家知名气象机构采购的多源天气背景场数据为基础,通过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对数据进行降尺度等处理,获得电站所在区域的高精度数值气象预报数据;再将电场观测气象预报数据与电站发电机组参数数据等各项数据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模型训练,形成最优预测模型;最后将数值气象预报数据带入模型,实现对单个或多个风电场、光伏电站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输出功率进行精准预测。该服务可根据技术规范要求输出短期(未来10天)和超短期(未来4小时)的功率预测结果,其计算过程均主要由后台数据中心的软件平台和布置于电站的软件自动完成。

  3)功率预测业务主要实现的功能:公司的功率预测产品可有效帮助风电场、光伏电站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增收提效;可有效配合电网调度部门提前做好传统电力与新能源电力的调控计划,改善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测发电能力,可有效避免新能源电站在电力交易市场中的日前和日内现货市场交易中由于预测偏差带来的经营风险和经济损失。

  为了保证新能源场站发电与负荷之间的平衡,电力系统需要根据整体电力供需情况对新能源发电进行有效的管控,使其具备可调性、规律性和平滑性。公司的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应用于集中式新能源电站、分布式电站及升压站等多种场景,根据电网的要求对电站进行实时管控,以调度发电计划为目标值,通过不断优化控制算法,提高精度和控制速率,满足电网需求,保障新能源电站和电网运行在安全可控范围内促进新能源并网消纳;产品具有控制精准度高、响应速度快、安全性高等特性,提高场站整体经济效益。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分为自动发电控制系统(AGC系统)、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系统)、快速频率响应系统。

  此外,受到系统成本的快速下降、及整县推进等利好的推动,分布式光伏近年来保持了快速增长,这给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带来巨大挑战。截至目前,多数分布式光伏未纳入调度范畴,“盲调”现象较为严重,,但为了更好地进行分布式电源的管理,个别地区如山东等地区的电网已要求10KV以上分布式光伏需安装控制类装置,以便于协助电网对辖区内分布式光伏电源做管理和规划。公司目前已针对该场景研制了分布式并网融合终端产品,并重点在分布式电源集中的省份进行销售推广。

  2021年3月15日,习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新时代能源电力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世界气候变化、能源供需平衡紧张,全球能源产业正经历着严重冲击,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行业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的同时,整个电力管理系统面临诸多压力。电网公司对于新能源电力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省级电网面临着在保障电力供需平衡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消纳新能源电力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地市级电网,分布式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将可能影响到电网的潮流流向和电能质量(如频率,电压等),需要对分布式新能源进行监测分析并评估电网的承载能力。公司的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主要针对电网在新能源管理上的难点而进行开发,以满足电网对于新能源电站的管理、分析等需求。

  公司的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客户提供优质的软件数据服务,帮助其构建智能电网、提供新能源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针对电网在新能源管理上的难点开发了包括“新能源消纳分析”、“承载力评估”、“数据管理”、“气象监测与极端天气预警系统”和“源网荷储多元协同管控系统”等模块,帮助电网对辖区内新能源进行精细化管理和预测分析,提前规划新能源消纳方案,提高对新能源电力的使用效率。此外,在承载力评估方面,为防止分布式新能源电力接入规模超过电网的实际承载能力,公司产品通过对并网分布式电站进行监测,对可接入分布式新能源电力容量的裕度进行评估,分析电网对分布式新能源的承载能力,为当地分布式新能源电站的建设规划等提供管理依据。

  随着新能源电站数量和装机容量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分布式新能源电站数量的大幅增加,新能源电站的运营管理工作变得日益复杂,如何提高电站的运营管理效率已成为关注的重点。

  公司的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具备智能监测、告警管理、运维管理、统计分析、日常办公等模块,可实现电站远程监控、数据统一管理、智能运维、运营指标分析等功能,可减少电站的人员配置,提高电站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效率。根据面向新能源电站类型的不同,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可以分为集中式新能源智能运营系统和分布式新能源智能运营系统两类。

  随着我国新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的“进度条”已逐渐明确,2022年,在新能源参与交易的现货试点区域,为保障新能源充分消纳,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在强调新能源优先发电的同时,鼓励采用多种市场化手段促进新能源消纳,开展了新能源消纳机制创新实践,如调峰辅助服务、新能源直接交易、省间电力现货交易等。目前,第一批试点中甘肃、山西、山东和蒙西已经进入了长周期结算运行。第二批试点省份中河南、辽宁、湖北等省份也在2022年进行了多次模拟试运行,其中,湖北已经在2022年底进行了试结算。青海、新疆、陕西等省份作为非试点省份亦发布了现货相关规则,其中陕西同时组织了试运行。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增长,新能源企业在电力市场化交易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电力市场化已然成为必然趋势。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进及巨大的市场需求下,新能源电力交易的新兴市场逐步建立。公司基于新能源行业多年深耕经验以及在功率预测领域内的长期历史数据、核心技术等方面积累和研发成果,对公司在气象预测、功率预测和电价预测等方面的核心能力进行延展,成功研发电力交易辅助决策支持平台(2.0版本),为新能源发电集团、场站提供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辅助服务交易等整体的申报建议和分析复盘。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公司电力交易相关产品及功能将进行持续的升级和完善。

  在“双碳”政策的目标引领下,我国新能源装机量和发电量持续提升,发展动能强劲。短期来看,由于光伏和风电的出力情况具备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严重挑战;长期来看,消纳问题会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关键。提高灵活性资源占比是新能源良好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其中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推手,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都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根据CNESA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6.9GW/15.3GWh,功率规模首次突破6GW,能量规模首次突破15GWh,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率均超过180%。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将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其中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方案中提出要推动新型储能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推广共享储能等新型商业模式,加快落实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用户侧尖峰电价机制等措施,都将切实推动新型储能向市场化迈进。2022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推动储能、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和新能源微电网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交易”,伴随电力现货交易、分时电价、容量电价的逐步落地,储能商业模式日渐清晰。目前政策驱动储能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公司的储能智慧能量管理系统(EMS)除了满足市场同类储能EMS的实时监控、协调控制等传统需求外,通过内置“储能+电力交易”策略的智慧组合模式,为储能用户提供参与现货交易市场的充放电策略,从而为客户带来超额收益,助力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以外,公司的储能智慧能量管理系统已初步实现并持续完善与功率预测、功率控制系统(AGC/AVC)、一次调频、快速调压等系统链接,以实现多系统协调管控,实现储能价值的提升,保证储能的经济性调用。公司的储能智慧能量管理系统基于电化学储能领域,现已全面适配发电侧、电网侧和用电侧三大应用场景,该系统于2022年正式推出向市场销售,未来也将根据电力市场需求及规则的调整进行完善升级。

  虚拟电厂是一种物联网技术,通过将不同区域的可调节负荷、储能和电源侧等资源聚合起来,实现自主协调优化控制,聚合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和电力市场交易。在“双碳”政策目标及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虚拟电厂将成为我国解决能源变革问题的重要手段。虚拟电厂能够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聚合并协调各种跨区域分布式能源,在智能协同调控和决策支持下保障新能源电力的稳定输出,优化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同时,虚拟电厂作为电力需求响应的延伸,将极大提升能源电力精细化管理水平,兼具经济性和环保性。

  随着中央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及电力现货市场的政策,逐步引导虚拟电厂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这将增大虚拟电厂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盈利空间,虚拟电厂将由邀约模式向市场化交易模式转型。在邀约模式下,由于电力市场暂未成熟,主要通过政府机构或电力调度机构发出邀约信号,由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组织资源进行削峰、填谷等需求响应;未来虚拟电厂在市场化交易模式下,虚拟电厂聚合商将以类似于实体电厂的模式,在分别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市场等细分市场的运行当中并获得相应收益。因此,虚拟电厂建设的核心技术能力包括资源接入能力、协调控制能力以及市场交易能力,其中,市场交易能力是虚拟电厂的关键商业能力。虚拟电厂需要基于对接入各类资源的运行特性分析及对市场的判断,寻找最优策略,获取最大的交易回报。

  公司目前在虚拟电厂业务方面主要以虚拟电厂智慧运营管理系统和虚拟电厂运营业务两种方式进行。虚拟电厂智慧运营管理系统主要为客户提供虚拟电厂平台开发、资源接入等软件定制开发服务。虚拟电厂运营,即通过聚合分散的负荷用户而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响应电网指令参与调峰,从而辅助电网调峰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或缓解电网的负荷压力,并根据所产生的调峰贡献获取补贴收益。公司已于2022年6月设立控股子公司国能日新智慧能源(江苏)有限公司重点拓展虚拟电厂运营业务。

  公司建立了完整的采购、销售、研发、生产服务等业务流程,形成了稳定的经营模式,主要通过销售软硬件产品和提供服务两种方式取得收益和利润。

  公司目前采用的经营模式是由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阶段、电力管理的相关政策要求、以及公司产品特点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国能日新紧贴客户和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研发,采购和销售则是根据产品特点进行安排和组织。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平稳有序发展,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竞争实力持续增强,现有经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公司作为新能源行业数据开发与应用服务的先行领导企业,在功率预测领域连续多年领跑市场。根据沙利文的《中国新能源软件及数据服务行业研究报告》,2019年公司在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市场和风能发电功率预测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2.10%和18.80%,居行业首位,2019年公司服务的新能源电站数量为1,482家。截至2022年底,公司服务的新能源电站数量已增至2,958家,服务电站规模持续上升。

  公司功率预测服务精度行业领先,通过在提升气象预测数据的精准性及功率预测技术的先进性上的持续投入,不断提升功率预测的精确度。2020年5月,在国家电网东北电力调控分中心组织的十几家功率预测服务企业预测精度横向对比中,公司在新旧“双细则”功率预测偏差考核体系中均处于前3位(前3名无排名差异)。此外,公司在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工会组织的“甘肃电力系统新能源预测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

  公司多年以来一直专注于新能源信息化的发展,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在气象、算法和软件开发领域均取得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完备的知识产权体系。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强大的综合实力,承接了多项政府项目,连续多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证书。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累计获得发明专利50项,软件著作权86项。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了国家重点软件企业评审,获得了2021年度北京软件核心竞争力企业(创新型)、北京市双软企业、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企业、中关村高成长型科技企业TOP100、大数据产业领军企业(2021-2022)、第十届“北极星杯”2021年度影响力光储融合解决方案企业及2021年度影响力光伏电站运维品牌、2022年度最佳储能EMS供应商奖等荣誉奖项。

  此外,公司近年来陆续获评2021年度第一批北京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大数据创新企业TOP100、2021中关村高成长企业TOP100、工业互联网能源行业标杆企业、领跑中国可再生能源先行企业100强,以及电力创新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等行业内多项省、国级荣誉与奖项。

  新能源行业在我国“双碳”战略的指引下,近年来行业发展迅速。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电站装机容量持续增加,新能源并网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例显著提升,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成果已初步显现。随着新能源越来越大的并网规模,新能源电力所具备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对电网的冲击日益显现,在此背景下,各项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陆续出台,电网对于新能源电站的考核要求也日益趋严,这将使得新能源电站对高精度、长周期、多种类的功率预测数据服务和高性能并网智能控制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步提升。此外,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下,政策上已经明确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节点,新能源未来将全面参与市场交易。随着各省电力交易政策的逐步运行,将拉动公司电力交易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综上,新能源行业在国家中长期战略的指引下,公司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对公司长期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短期来看,近三年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的快速提升,将有利于保障公司主业的快速增长

  根据我国《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和《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等技术规范的要求,单站发电功率预测设备和并网智能控制类产品是装机容量10MW以上的集中式新能源电站并网发电所需配置的基础设备,其市场空间取决于每年新建的新能源电站数量。近三年来看,新能源发电行业将保持快速发展,其所带来的新增装机规模,将直接提升公司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服务、并网智能控制系统等各项产品的市场空间。

  公司的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服务、电力交易等相关产品及服务均为类SAAS化的收费模式,其中功率预测市场经过多年行业竞争格局,市场已逐渐集中,而新能源参与的电力交易市场尚在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市场渗透率也将随着政策放开而快速打开。基于国能日新长期稳定的主业客户留存,以及应对如电力交易、分布式、储能等新领域及新客户的积极拓展,公司服务的客户数量将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从而对公司未来业绩持续稳健增长起到有力支撑。

  公司将深入打造新能源电力管理“源网荷储”一体化服务体系,在深耕电源端产品的同时,加强公司在电网端、储能端、负荷端的产品及服务研发能力,保持创新动力300152),通过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实现产品性能的提升和新能源电力交易、新能源储能应用、新能源辅助服务市场等产品线的延伸,助力公司发展。最终实现新能源电力管理“源网荷储”的融合互动应用,以能源数字化技术实现对清洁能源的高效、智能化管理。

  公司作为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市场的领跑者,在市场占有率及预测精度方面均居行业前列。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下新能源电力消纳目标的逐步落实,为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我国各地区能源监管机构对新能源电站发电功率预测的考核日趋严格。尤其自各地区陆续出台新版“双细则”后,对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精度、功率预测时长和功率预测数据类别等方面正不断提出更高要求,考核罚款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和加强,发电功率预测的精度将直接影响电站的运营与盈利情况。市场对于功率预测服务厂商在预测精度数据、服务及时性等方面的持续提升也有着迫切的需求。

  公司凭借十余年的功率预测产品研发经验,以及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和算法优化,持续从提高气象数据精度、提高算法模型精度等角度提高发电功率预测产品的精度,取得了领先的精度水平,有效降低了客户由“双细则”考核带来的损失,报告期内公司服务电站数量稳健增长,获得了更多新能源电站客户的一致认可。此外,在公司为新能源电站提供电力交易辅助决策服务中涉及短期、中长期的气象预测及发电量预测需求,高精度的功率预测是新能源电站在电力交易市场获得高收益的重要依据,是新能源电站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家以创新驱动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形成了行业领先的新能源信息化技术创新研发能力,拥有由数十名气象学、大气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硕士、博士组成的研发团队;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形成了与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电网新能源管理、新能源电力交易策略及储能能量管理等相关的核心技术与算法,帮助客户实现新能源发电功率的精确预测、发电功率的高效调控、电站的智能运营、新能源电力的高效调度管理、电力交易的核心策略及储能高效经济调控等。在软件开发领域,公司通过了最高级别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5认证,表明公司已具备了持续研发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软件的能力。公司专注于新能源管理领域,通过不断地自主创新和持续地研发投入,在气象、算法和软件开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发成果及核心技术,形成了完备的知识产权体系。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取得发明专利50项,软件著作权86项。在此基础上,公司每年持续投入技术研发,通过技术创新维持和提升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7.58%。

  公司作为专业化新能源信息化厂商,是行业内较早建立完善的售后运维体系的企业。

  新能源电站的建设地点一般为光照强度较高、风力较大等拥有极端气候资源的地方,集中式光伏电站还需要大片的建设土地,因此新能源电站的建设地点一般远离人口密集地区,这给电站的运维带来了难度。公司拥有覆盖范围广泛、响应及时的运维服务体系,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技术服务队伍超过百人,并开通7*24小时的400客户服务热线,可在产品出现故障或是客户有升级改造需求时及时到达现场响应客户需求,避免电站停运等损失,帮助客户实现电站的持续高效运营。

  公司在新能源产业中深耕多年,凭着产品和技术优势树立了良好的用户口碑,与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市场主体均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客户粘性较高。公司服务的客户几乎覆盖了新能源电力产业的各个方面,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五大六小发电集团,协合新能源、中国节能、隆基绿能601012)、晶科电力等主流新能源集团,四方电气、长园深瑞、许继集团、明阳智能601615)、三一重能等主流电力新能源设备厂商,以及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大型新能源工程承包商等等。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均具有丰富的新能源行业从业经验,对新能源产业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公司是行业内较早从事新能源信息化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的企业之一,截至目前已有十余年新能源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经历,并累计服务了近三千个新能源行业客户,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能够精准地把握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洞悉客户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公司在功率预测领域深耕十余年,在服务大量新能源行业客户的过程中,不断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算法模型的优化和升级,突破了新能源电站功率预测中特殊地形、特殊气象条件、设备状态难以识别等难点,可以实现产品在各种条件下的高精度预测,从而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功率预测服务,并更好地响应客户的需求。

  数字化改革与能源领域的深度结合,为绿色低碳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公司基于能源数据技术的多年应用服务经验和深刻的行业理解,在国家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方向下,深耕前沿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应用,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战略布局,保持创新动力,通过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实现产品性能的提升和产品线的延伸。公司持续拓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深耕新能源后服务应用市场,在新能源电力交易、辅助服务市场、虚拟电厂、新能源储能、分布式群控群调(电网侧)等新业务新领域充分发力,助力能源转型,实现源网荷储融合互动应用,以能源数字化技术实现对清洁能源的高效、智能化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以及年度经营计划,上下齐心协力,贯彻执行董事会的战略部署,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提升以功率预测产品为核心的主营业务产品能力及服务水平,稳固领先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为更好的提供服务和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公司在综合能源服务应用技术上持续开拓,以数据技术实现不同维度的新能源规划应用与管理,开发电力交易,虚拟电厂、储能等交互性的应用系统或平台,力争达到多种能源高效互补,协同发展的目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953.06万元,同比增长19.7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08.21万元,同比增长13.36%。其中,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带来股份支付费用约431.98万元,已经计入本报告期损益。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582.10万元,主要为政府补助、闲置资金投资理财收益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功率预测业务在存量客户服务费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克服组件价格维持高位、下游光伏地面电站建设并网进度放缓的不利环境,进一步拓展了新增用户,公司服务电站数量逐年增长(见下图),报告期内净新增电站用户数量高达559家,公司服务电站数量已由2021年底的2,399家增至2,958家。使得功率预测服务累积效应逐渐凸显,具有高毛利水平的功率预测服务规模持续上升。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增加在气象技术研究、业务系统开发及网络、硬件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通过采购多种优质气象观测资料、优质气象预报场等数据作为公司高精度气象预测技术的数据基础。同时,升级计算服务器、数据存储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和网络数据资源,为天气预报物理模式及气象预测机器学习算法提供硬件支撑,为公司气象智能预测平台提供复合网络通道、优质的运行环境,充足的网络、硬件及系统备份冗余,保证平台安全稳定运行。在此基础上,公司在报告期内持续扩大高级气象和算法研发人员队伍,报告期内对公司高精度气象智能预测平台进行了优化,开展包含新能源电站气象预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为应对各地电网更新后的并网安全规范和安全评测要求,报告期内公司的功率预测产品软件进行了安全测评并获得中国电科院的软件安全测评报告。基于周期性安全测评规范,公司通过开发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全加固工具,实现系统调试完成当即同步完成安全加固操作,从而提升产品安全性和稳定性。

  随着新能源预测考核力度增加,新能源电站功率预测系统精度会极大影响电站的收益,因此为找到最优的预测服务厂家,部分电站甚至集团公司会引入多个预测厂家对同一项目进行预测,通过对比各家的预测精度选择最优的预测厂家提供服务。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参加集团公司和电站发起的对比并主动向市场用户推送功率预测产品试用服务,力争发挥公司精度及服务优势获得项目替换。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替代友商而获得的电站客户数量合计276家,占公司2022年净新增电站的比例约49%。

  (3)拓展业务纵深,及时满足功率预测市场在异常天气预测和长周期预测等新增需求

  近年来异常天气现象频发,致使新能源电站大面积脱网或发电容量急剧降低,给电网安全调度造成严重影响,2022年初,四川、湖南、甘肃、宁夏、山西等省份电网调度部门陆续发布了大风、寒潮、降雪、沙尘等异常气象条件下提升功率预测准确率的要求。预计后续将会有更多遭遇异常天气影响的省区发布更加详细的异常气象条件预警预报和功率预测优化规范。为持续提升异常天气预报精度,公司的异常气象预警产品在功率预测系统扩展增加了相关气象参数收资功能,同时,设置专业的气象预报工程师优化异常气象预报结果,通过算法和人工分析相结合方式积累异常气象预警预报经验,结合新能源电站具体情况研发新能源电站异常气象预报系统,为新系统在各个省区推广应用提供基础。2022年下半年公司的气象预警及功率预测服务在部分省份的风电、光伏电站进行了升级试应用,初步形成了标准的异常气象预报及功率预算法优化升级操作流程并逐步推向市场。

  基于各省电网陆续对预测标准及规范要求进行的更新情况,进一步优化公司功率预测产品功能,通过研究更长周期的数值天气预报,延长功率预测时长,研发中长期发电量预测功能,以及基于单点偏差最小化的功率预测算法。与此同时,不仅关注功率预测精度优化,更兼顾新能源参与电力交易对发电能力预测的市场需求,兼顾单个电站和省级区域预测的市场需求。

  集中功率预测产品方面,随着个别省份电力交易进入到长周期运行阶段,为保证发电收益的有效提升,各发电集团对于功率预测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集团侧掌握下属所有场站发电能力的需求较为迫切,报告期内公司针对集中功率预测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整体优化并推出了新版集中功率预测产品。

  区域功率预测产品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电网端区域功率预测与服务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团队建设,一方面加大电网功率预测与服务产品的人员投入,扩大电网功率预测算法、精度运维服务团队,初步建成了响应迅速、服务优质的电网功率预测精度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推动电网功率预测产品平台的设计和研发,完成电网产品新平台搭建,稳步推动电网功率预测与服务产品的升级和优化,大力提升团队综合效能。

  公司依据各地电网的管理规范要求对现有电站客户所使用的产品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报告期内,公司紧跟各地电网政策需求,完成了多项升级改造工程,同时根据电网最新的管理规范动态,不断优化各类产品功能,快速适配最新管理及考核规范要求。功率预测产品方面,基于2021年发布的最新风电功率预测系统技术规范要求,公司为冀北电网区域客户以及山西、内蒙等客户实现预测系统移区改造等多项功能改造,为南方电网5个省区的预测结果上传方式和上传内容改造等。同时,根据山西省“两个细则”以及西北区、南方区电网考核规范最新要求,优化更新功率预测产品多项相关功能。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收入25,963.40万元,较上年增长30.49%。其中,功率预测服务费收入13,495.78万元,较上年增长17.65%;功率预测设备收入6,361.70万元,较上年增长-0.98%;功率预测升级改造6,105.91万元,较上年增长204.96%。此外,公司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毛利率67.50%,较上年增长3.64%。

  报告期内,公司功率控制类产品实现了“一主两备”软硬件全面国产化的解决方案,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平台上实现功率控制装置双机运行,并接入调度数据网双平面(调度一平面和二平面),进一步完善产品功能、优化产品性能。此外,公司依据各地电网的对并网控制产品方面管理规范要求对现有电站客户所使用的产品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如根据江苏及南网各省新出规范完成对AGC/AVC产品的功能开发及试点电站部署;公司还开展了多个省份关于AGC/AVC产品功能及通信的双重化升级改造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增强了控制类业务新领域布局,研制完成集成一次调频、惯量响应及快速调压功能于一体的主动支撑装置,该装置通过实时监测并网点电压、频率及频率变化率,越限后主动调节功率出力支撑电网频率及电压稳定。此外,公司还研发了适用于分布式光伏的分布式融合终端,架起了分布式电站和当地调度之间的桥梁,已在山东、河南、江苏、福建、浙江等省份推广,保障分布式光伏按照当地电力调度机构指令有序上网消纳,促进了当地10千伏及以上分布式光伏的全面可监、可测、可控。

  报告期内,公司并网智能控制产品收入5,507.45万元,较上年增长16.29%。其中,升级改造346.37万元,较上年增长21.02%。

  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持续提升,尤其是分布式的高速增长,有源(主动)配电网的深入发展,电网公司对新能源的管理在持续加强,公司对分布式光伏全口径预测、分布式新能源管理系统、气象资源评估分析、全区域功率预测进行设计和迭代优化,提升了新能源预测能力、消纳分析能力和数据管理能力,新增气象监测与极端天气预警、新能源并网运行全业务管理、海上风电集群功率预测等子产品,协助电力系统提升新能源精细化管理能力和预测消纳能力,提升可靠性,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4、创新类产品线)持续关注电改进程,推进新开电力交易省份的产品研发及多样化的模块化产品

  1)服务省份范围方面:公司持续跟踪各省电力交易政策更新情况,报告期内随着新能源现货交易实现长周期运行的省份新增山东和蒙西,公司在报告期扩展了适应山东及蒙西交易模式的电力交易决策。截至目前,公司电力交易相关产品已完成在山西、甘肃、山东和蒙西四个省份的布局并在上述省份均已陆续应用于部分新能源电站客户。

  2)产品迭代方面:随着我国第二批电力现货试点省份的推进,公司电力交易产品针对未来服务省份的扩展,完成了电力交易2.0版本后台微服务架构开发、大数据存储数据库的架构,使电力交易辅助决策平台运行更加稳定、安全。为适应新能源电站客户、传统能源公司、售电公司、电力交易行业友商参与中长期电力交易的业务需求,公司设计并研发上线了中长期气象资源预测、全省新能源出力预测及气象预警等功能模块,并依据全省风光资源等情况给出次日市场供需等预测信息,为交易精准申报提供客观且高效的信息数据指导,以服务于更多的交易场景且覆盖更广阔的客户类型;此外,为更好的向市场主体提供信息服务,公司在电力交易业务线上还扩展了微信小程序公开看板,提供价格行情及走势预测的数据服务。未来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公司电力交易相关产品及功能将进行持续的升级和完善。

  随着储能盈利政策的逐步清晰化,储能市场已经迎来更加多元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储能智慧能量管理系统方面,公司持续研究山东、山西等全国近十个省份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政策,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结合储能自身的充放电特性,探索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交易策略、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策略。此外,公司的储能智慧能量管理系统已实现并将逐步优化与功率预测、功率控制系统(AGC/AVC)、一次调频、快速调压等系统的链接,以实现多系统协调管控,实现储能价值的提升。公司储能智慧能量管理系统于2022年正式推出向市场销售,未来将根据电力市场需求及规则的调整进行完善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完成了储能智慧能量管理系统的研发、国产化方案测试及通过开普测试,获得测试报告。

  报告期内,公司在虚拟电厂技术能力方面主要在两方面进行提升:内部调控能力方面,通过对发电侧、负荷侧资源的预测技术,分析电力市场需求周期内虚拟电厂的可调节裕度,及时掌握虚拟电厂内部各类资源的可调节能力;辅助交易能力方面,通过研究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高精度功率预测方法KB体育入口、交易申报量-价辅助决策策略算法、阶段式电价申报与中长期交易决策策略算法等内容,提出参与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收益最大化的交易策略。

  虚拟电厂运营业务方面,公司于2022年6月设立控股子公司“国能日新智慧能源(江苏)有限公司”作为公司(以下简称“国能日新智慧能源”)参与虚拟电厂运营业务的市场主体,负责全国各地政策与虚拟电厂商业模式的探索、梳理,为客户提供虚拟电厂建设、资源评估、虚拟电厂运营等参与电力市场的一站式服务,辅助客户开展虚拟电厂业务,创造增值收益。报告期内,国能日新智慧能源已通过西北电网聚合商响应能力技术测试,具备了参与西北省间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的技术条件,此外该子公司也正在全国其他区域开展辅助服务聚合商资格申请工作。

  在对外投资方面,公司基于“合纵连横”的战略布局,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合理的价值投资。一方面,通过主业协同和资源互补,进一步扩大公司功率预测、并网控制、电力交易、储能智慧能量管理系统等产品的销售规模,巩固公司护城河业务;另一方面通过与上下游产业资源的合作,共同开拓潜在的商业模式与市场空间,探索新的业务运营模式和盈利增长点。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对外投资“杭州微慕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硕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峰频能源管理有限公司”等公司及设立控股子公司“国能日新智慧能源(江苏)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国能日新(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对投资战略进行实施落地。

  公司以“让更多人用上高效、低价的清洁能源”为企业使命,秉承“诚信经营、开拓创新”的经营理念,跟随我国“双碳”政策历史性机遇的指引,在充分发挥以功率预测、并网控制等传统业务核心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和产品的持续创新实现产品性能的提升和产品线的延展,将新能源电力的管理从电力生产和电力消纳环节拓展到电力传输和电力消费环节,深化打造完整的新能源信息化产品体系。

  国能日新将持续按照“合纵连横”战略,有效提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首先,公司将积极发挥源端服务优势,通过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及服务确保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其次,通过加强创新为新能源客户提供围绕解决其“调峰”“调频”需求的更多服务产品;第三KB体育入口,通过向产业链上下游的合理投资布局,与合作伙伴共同开拓潜在商业模式与市场空间,通过各方资源优势互补,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强化公司主业护城河。公司将通过持续的资源投入,打造卓越团队,优化服务体系,提升研发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提升公司软实力,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力争成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最终实现“成为清洁能源管理专家”的远景目标。

  1、把握新能源行业发展机遇,持续提升公司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业务的市场占有率。通过更准确、更精细的功率预测技术、及时周到的客户服务和高效的产品迭代,提高公司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业务的市场占有率,覆盖更多的电源端(发电侧)客户。

  2、充分发挥公司核心竞争力,推进电源端产品化的纵深布局,打造公司第二成长曲线。公司依托在新能源电源端(发电侧)十余年的研发服务优势,通过产品持续创新实现性能的提升和产品线的延伸。一方面将公司核心业务新能源功率预测延伸至电力交易领域并创新研发新能源储能应用产品。公司在电力交易领域已实现部分省份的创新性应用,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完成产品迭代和根据客户需求推进相关产品销售。新能源储能应用方面,公司研发有储能智慧能量管理系统并已全面适配发电侧、电网侧和用电侧三大应用场景,未来将在推广销售的同时,针对产品架构、功能策略方面进行持续升级。另一方面,公司依据电网管理发展趋势,对并网控制产品线进行技术升级,成功研发新能源主动支撑装置和分布式并网融合终端产品,公司将跟进各地电网管理规范更新情况,推进相关新产品研发的销售推广。

  3、深入打造新能源电力管理“源网荷储”一体化服务体系,在深耕电源端产品的同时,加强公司在电网端、负荷端的产品及服务研发。随着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方针的指导下,公司将继续增强适用于电网侧的新能源精细化管理、预测分析、承载力评估、分析消纳等方向的深度创新,提升电网侧现有的功率预测、分析评估、承载力等产品的领先性和创新性,持续开展新能源能量管理精准性评估和评价、新能源生产辅助决策、机组发电特性深度分析等方向的研究和设计,以增强新能源消纳的可靠性。在负荷端,公司将重点布局虚拟电厂运营业务及微电网业务。虚拟电厂运营业务方面,公司将通过子公司江苏智慧能源推进全国各区域的辅助服务聚合商资格申请,并签约优质可控负荷资源用户参与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微电网业务方面,公司计划将开发微电网的源网荷储协调优化系统,通过“源网荷储”协调优化系统对微电网区域内的资源进行主动管理,通过引入分布式电源及其他可控资源,加以灵活有效的协调控制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对现存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高度兼容。

  4、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提高公司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研发中心,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及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强化知识产权整体规划并积极开展与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此外,公司将依托于研发中心,在持续提升现有产品性能,提高用户满意度的基础上,研发适应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的新技术与新产品。

  5、坚定执行营销战略,持续完善营销团队建设。在保持功率预测、并网控制等传统业务用户数逐年增长,市占率稳定提升的同时,积极开拓电力交易、储能、虚拟电厂等新业务的销售和市场推广工作。销售策略方面,通过功率预测、并网控制、电力交易、储能等多个产品协同销售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服务和技术支持,与此同时,将技术推广、应用与销售相结合,确保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完善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此外,公司将进一步强化营销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对销售队伍的培训,持续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

  6、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建立人才竞争优势。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持续稳定增长,良好的人才储备及人才梯队建设是公司发展的重要保障。制定契合业务发展需求的人力资源规划,全方位开展各层次人才的选育用留计划。同时,开拓各种渠道招募高端人才、完善晋升与奖励薪酬机制、不断推动各层次人才成长,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分层次展开对管理、技术、销售等多方面培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强化团队意识,培育具有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的高绩效人才团队。

  7、通过对外投资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合理布局。在对外投资方面,公司将持续执行“合纵连横”的战略布局,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合理的价值投资。一方面,通过主业协同和资源互补,进一步扩大公司功率预测、并网控制KB体育入口、电力交易等产品的销售规模,巩固公司护城河业务;另一方面通过与新能源EPC、储能等上下游产业资源方的合作,共同开拓潜在的商业模式与市场空间,探索新的业务运营模式并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

  央行:中国3月社融增量5.38万亿元,信贷增加3.89万亿元,M2增长12.7%

  已有246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634.31万股,占流通A股35.78%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86.48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限售解禁:解禁2785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39.29%,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KB体育首页注册KB体育首页注册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2023 KB体育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ICP备案编:冀ICP备2021028800号-1 
网站地图